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尧舜禹 (第1/1页)
韩林算是想错了。 到了东宫,正是在讲《尚书》,见韩林出现,听太监介绍后,宋濂挂着礼貌的微笑让韩林坐到了角落的位置。 此时只有几个亲王与朱标读书,虽然对韩林很是好奇。 然而却没有过多关心韩林。 因为宋濂可不是方孝儒那种的书呆子。 他在本质上是个政客,过多于和韩林接触,那就是在给自己的政治生命减寿。 作为老狐狸,他可不会做这种行为。 看着宋濂这种表现,韩林也只能暗道自己幼稚了。 于是老老实实从箱子里拿出书,开始听宋濂的讲课。 尚书其实意思就是上古之书。 就是讲的从尧舜禹开始到周朝的事情,希人主得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使天下享尧、舜、禹、汤、文、武之治。 听着宋濂讲述尧舜禹禅让的故事,韩林但是哑然失笑,什么尧舜禹? 不都是假的吗? 人都是自私的。 宋濂看着韩林儿努力憋笑的样子,虽然很是想问你怎么笑的出来。 但是嘴巴张了一下,最重还是闭嘴不提。 百无聊奈之下,韩林的第一天听课结束了。 正准备收拾收拾东西走的时候,朱标叫住了他,“宋国公,慢走!” 韩林目露好奇地审视着朱标身后的朱樉,拱手对朱标说道:“见过太子和二皇子。” 还未等朱标回话。 跳脱的朱樉看向韩林好奇问道:“你今日带的火腿可还有?” 韩林点点头,“明日给二皇子带几条。” 朱樉打秋风成功,顿时兴奋地哇哇大叫。 十一岁的本性暴露无遗。 仅仅比朱樉大一岁的朱标却沉稳许多。 少年老成。 朱标语调不急不缓,“宋国公,今日来进学可还习惯?” 一听这话,韩林就苦笑起来了,自己生理年龄都二十六了,还听这些初中生就知道的大道理,是真的难顶。 不过还是道,“宋大人讲课,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实在是令微臣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撒谎!”朱樉忙不迭拆穿韩林的话,“你这厮明明睡了一下午!” 韩林一时语塞,这熊孩子,要不是你爹,我非得让你让你有一个完整的童年。 “二弟,不得无礼。”要怎么说朱标是帝国的太子,他见韩林下不了台,阻止了朱樉,还为韩林开脱起来,“宋国公年纪比我们大十多岁,怎么能这样没大没小。” 韩林满脸通红。 您不会讲话就别讲话,什么大十多岁? 您这不是打我脸吗? 这被小屁孩嘲讽的感觉真的不好! 我还非得说道说道 都说尧舜禹贤明,可事实真的能如此吗? 虽然史书读的并不多,但也知道这是假的啊。 也想开了,现在自己的这种身份,恐怕是无法置身事外的。 与其抱怨,不如积极完成任务。 于是高深莫测的对朱樉说,“二皇子,你知道我为什么睡觉吗?” 朱樉哈哈一笑,“我知道,因为你不会无术!” 韩林望着花园中的假山,看着屋檐上的瓦片,还有雕纹装饰的立柱,长出了一口气,感叹着小屁孩朱樉说的话。 还真的说得对。 自己高考后,就没怎么正经看过书。 可不不学无术吗? 不过人设不能崩,还是得给这两个小屁孩一个全新的观念,“我之所以睡觉,只是因为宋师傅讲的是假话。” “啊?”朱标讶异了一声,“尧舜禹的事情怎么会是假的呢?” 韩林闻言,目光在朱标和朱樉的脸上逡巡了良久,才淡淡地嗤笑了一声,轻声低语道:“既然尧舜禹的禅让制这么完美,为什么后世君王要么是父死子继,要么是兄终弟及?” 朱标回答道,“那是因为后来的人们没有尧舜禹的无私。” 韩林摇摇头,“太子你不如想一想,史书记载舜是将首领之位禅让给大禹的,既然这么顺利。” “禹自然也该负责他退位后的生活才对,毕竟要以德服人。但是奇怪的是舜在退位之后,并没有在宫城之中安享晚年,而是选择了一路向南,史书上给出的理由是南巡。” 朱樉插嘴道,“这有什么不对吗?退位了去南方游山玩水不挺好的吗?” 韩林微微一笑,“是挺好的,不过可是当时除了黄河流域之外,南面是相当荒凉的,甚至可以说是人迹罕至的,舜南巡的目的又是什么?” 朱标像是知道了什么,“你是说?” 韩林没有正面回答,“更让人不理解的是,舜在南巡的过程中,死在了苍梧郡,这地与舜生活的陶寺古城遗址相距了2000多里。” 朱樉明白了,“尧舜禹之间的禅让,很可能并不是和平传递的,而是充斥着暴力夺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