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帝王之术 (第1/1页)
韩林点点头,“二皇子说的对。” 朱标沉默半响,“你是从哪里得知的?” 看到朱标这副模样,韩林忍不住撇了撇嘴,“你看过曹丕篡位后,就说过一句话,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朱标没有再说话,看了看韩林。 便带朱樉离开了。 就这? 韩林也只能收拾好行李。 “恭喜宿主,朱标受到宿主的影响,内心受到了深深的无力感,任务完成度10%” 听到声音。 韩林忍不住病态地笑起来。 看来任务也不算太难完成。 开开心心就放学了。 一天就是百分之十,那不只需要十天? …… 奉先殿内。 朱元璋听完毛骧讲述了韩林与太子的对话后。 眉头紧皱。 便把朱标叫来,朱标心中一紧,不敢违抗父亲。 匆匆忙忙地入内,随即跪地请安。 “不知父皇叫儿臣何事?” 顶着满头汗水,气喘吁吁地开口道。 朱元璋一见朱标,心情便好了一半,笑道:“听说韩林儿给你讲了很多上古的事情?” 朱标自然是知道毛骧的存在,也不意外,不过想到韩林那种离经叛道的话语,还是手足无措。 支支吾吾说不出来话,只能跪倒在地上不发一言。 朱元璋见他这副模样,自顾自说道,“标儿,你觉得韩林儿说的怎么样?” 朱标恭敬道,“我觉得韩林儿完全是奇谈怪论。” 朱元璋摇摇头,身子转过了一点,斜斜地倚在软榻上,若无其事道,“咱倒觉得韩林儿没说错。” 朱标听见这话,豁然坐直了身子,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叹了口气,满脸疲惫道,“标儿,你觉得儒家学说好还是法家思想好?” “自然是儒家学说是好的。”朱标点头,“用仁义道德总比法家的严刑峻法,滥杀无辜要好。” 朱元璋摇摇头,开始给朱标上帝王心术第一课,“咱现在用严刑峻法,是因为现在为了平定乱世,自然需要用重典。” “而让你学习跟着宋濂这些儒家学派的代表学习用仁义治国,是因为等到我平定乱世,收服人心后。” “再用法家就太过苛刻。” “其实作为帝王,什么法家儒家都只是工具。” “你懂了吗?” 朱标听后,感觉这几年的教育的三观崩碎了。 见朱标如此模样,朱元璋循循善诱,“如果只用法家,百姓得不到修养生息,会产生秦末的局面。” “如果只用仁义治国,也会让国家衰弱。” 朱标神情有些动容,却还是倔强的问道,“怎么可能?” 朱元璋站起来,拍了拍朱标的肩头,眼中闪过了一丝对儿子的爱意,“汉宣帝的儿子汉元帝当他还是皇太子时,眼看着父皇重用法家人物,经常使用刑罚惩治下属,他就说汉宣帝的刑罚过于苛责,建议多用重用儒生。” “儒生总喜欢说什么幺舜禹汤,汉宣帝就很生气,因为汉宣帝认为,汉朝的治国基础就是“王道”“霸道”兼用,不可以无脑效仿古代,效仿周朝,更不可以厚古薄今,他认为单纯的德政是不存在的,认为汉代的儒生,不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时代的变化,是不能够委以重任的。”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怎么只用一种学说呢。” “标儿,以后多和韩林儿亲近亲近,他说的话还是有点道理的。” 说罢,又把一本《商君书》递给了朱标,“你要学会权变,方能驾驭群臣。而不是一味复古,王莽不就是不懂变通,恢复周礼,从而身死国灭,遗臭万年,连头颅都被做成酒杯了?” 朱标虽然听不太懂,但是大受震撼。 今天也不知道是因为韩林儿的话说得对,还是对朱元璋觉得朱标可以听这些了。 一股脑说了如此之多。 看着儿子,杀人怪也不免浮现出慈祥的面容,再次拍了拍朱标的背,牵起朱标的手,说道,“这些道理,你慢慢就会懂。对了,你母后准备好吃的。跟爹一起去。” 朱标受宠若惊,好久没有面对这样的父亲了。 有些不习惯。 但很喜欢。 于是紧紧握住朱元璋粗糙的手,开开心心去马皇后家了。 心想,也许父皇说的是对的。 只是他没想到这一想法的出现。 正在赶路的韩林却嘴都快笑裂开。 因为此时的进度已经到了百分之二十五。 韩林非常疑惑,莫非朱标回去越想越不对劲,去翻了翻三国志之类的史书? 多么爱学习的太子爷。 韩林高兴的让刘福森多买了两条火腿,一定要奖励奖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