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37章魏国降赵军分兵 (第1/2页)
从长平之战开始第737章魏国降赵军分兵魏王还有的选择吗? 很明显,并没有 在信陵君的棺椁被抬入大梁城的一刻起,不管是军心还是民心便已经都散了。 即便魏王想要如同周王一般奋起最后的余勇作那殊死一搏,也根本不可能了。 面对秦国,周王还有周地百姓对秦国的恨意、惧怕; 可面对赵军,魏王什么都没有,甚至随着外援的断绝,即便魏王想要殉国而战,他的宗室、他的朝臣、他的百姓甚至是将士们都不会允许他这么做。 投降,几乎是大梁上上下下无论臣民的共同诉求。 尤其是在看到信陵君的尸首和赵军无边无际的军阵之后。 站在城楼之上,看着远处红色的「赵」字大旗与黑压压的赵军,魏王也是陷入了一阵昏沉之中。 好在,尽管一旁的魏国臣子们,心中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投降赵军,却还是给他们的王上保留下了最后的体面,并没有人催促着魏王的决定。 当然,这份体面不过是看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而已。 终究不管魏王如何决定,投降都已经是必然的事情了,唯一的区别不过是谁来献上这土地人口黄册而已。 魏王显然也已经意识到身边的躁动,却也并不在意。 或许,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站在自家都城之上了。 「三家分晋,终是归于了赵国。」魏王无奈地笑着。 笑声在风的吹舞下,越来越大、越来越响,却是越来越凄厉...... 良久之后,魏王似乎也看腻了这城头风景,终于微微闭上双眼,道:「传令:降吧!」 《史记》曰: 「公元前253年秋,魏之信陵君败于赵括之手,十万大军损失代价,自刎于大梁城外。 赵始皇帝感其忠念,亲敛其尸,装以楠木之椁,送归魏都大梁。 城内臣民,见信陵君之尸首,无不痛哭不已。魏王亲往扶灵,命葬宗庙,谥曰壮武。 继而赵军十四万大军围城。 时,秦军主力对峙赵军与颍川之中,燕、韩已灭,齐、楚自守不出,而大梁城内,已无可战之兵。 为百姓、宗庙计,魏王自袒而缚,献人口、田亩之黄册,降赵于大梁城门。.z. 遂曰:三家分晋,终归于赵。 至此,赵拥三晋之地,并括燕国、周国之故地,天下泰半已入始皇帝囊中。 或曰,赵之一统之势,再无人无国可当也。」 当然,拿下了魏国的赵括,此时也是相当开心,甚至有些自得的。 赵括很明白,在自己拿下了魏国之后,整个华夏赵国已经占据了近半的地盘,只要安然度过眼前的这一战,来年,即便是秦、齐、楚三国会攻赵国,自己也能从容应对。 一统天下的蓝图可以说已经彻底地在自己面前展开,唯一的问题不过是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多少而已。 不过,兴奋之后,赵国还是很快冷静了下来。 行百里者半九十,即便如今战事胜利的天平已经逐渐向赵国倾倒,赵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曾几何时,秦国也几乎拥有着力抗六国的实力,可还不是从长平之战开始,一步步地被自己削弱了下来。 更别说,这一仗还在继续。 当即,赵括再度对麾下队伍做出了安排: 「第一,田单率本部五万大军,外加两万骑兵,快速回防淮泗郡,提防来自齐国可能的进攻; 第二,亲率五万大军携大梁城内粮草,向南进发,为前线李牧所部输送粮草给养; 第三,以一万大 军驻守大梁城并看护降卒,一万大军持魏王印信,收拢魏境其他城池。」 与此同时,赵括也对邯郸发去命令: 「第一,调吕不韦至大梁城,负责魏地及魏军降卒之收编、整编之任务; 第二,调乐间将军与吕不韦随行,协助吕不韦对魏军进行整编,并接手魏国及大梁城之防务; 第三,照会楚国,邀其共击秦国,赵军将助其光复陈都。」 很明显,赵括的布置重点,不在秦赵鏖战中的颍川郡,而是在刚刚得到的魏国之中。 摆明了,赵括还是要先将魏国这块大蛋糕吃下去,再跟秦国决一生死。.z. 对于颍川的部队,除了运输给养之外,赵括没有做任何的调整。 野王城的五万大军,洛城的部队还有前线新郑城内的主力,赵括一个兵都没动,更是将灭掉了魏国后好不容易腾出来的五万大军变成了运输队。 不是赵括不想跟秦军决战,显然在解决掉了魏国这个后顾之忧后,相对于深陷泥潭的秦军,赵军显然是拿到了相当的优势。 但想要将这优势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