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 宫廷诗会 (第2/2页)
更是不凡。既蒙太子垂顾,那我就抛砖引玉了。” 他的才思在诸皇子皇女中实属上层,若要即兴赋诗,只怕除了他没人能比他快写出来。 但这次太子是提前给了诗会主题,想来也有其他皇子皇女已经腹有诗作,但太子既然点了信王的名,其他人便不好抢先。 信王走到楼阁中间那张空着的案桌前,提起笔来,在早已研好的墨池中蘸上墨,龙飞凤舞地写了起来。 须臾,诗作已成,信王放下笔,朝李文渠作揖道:“还请先生指正。” 李文渠走前几步,从小宦官手中接过诗来,细细品读。然后行礼道:“信王诗作,韵律工整,立意不俗,是一篇佳作。” 心中暗暗叹了一声:只可惜还是难逃靡靡之风的窠臼,这话自然不能说。 然后有宦官传给太子及诸皇子皇女观看。太子拍掌笑道:“信王才思敏捷,果然不同凡响,第一件彩头就是信王的了。” 祈安公主拍手笑道:“三哥哥得了宝物,可不能小气,时不时拿给我瞧瞧。” 信王淡淡笑道:“若是太子准允,我将这个玉屏风送给你也不妨。” 祈安公主嘻嘻一笑道:“说话当真么?那我可不客气了。” 太子打断道:“这是信王得的彩头,祈安meimei可不能横刀夺爱。想要什么可以到东宫去挑。” 祈安公主朝太子皱了下鼻子,哼了一声,不说话了。 之后又出了几个彩头,接下来进入诗会的高潮部分,也是诗会的最大一个彩头:诗会头魁。 诗会头魁就是每人各出诗一首,然后由评诗官评出最佳,最佳者即本次诗会头魁。 太子笑着说道:“本次诗会头魁的彩头是本宫加冠时父皇亲赐的护月剑。” 话音一落,诸皇子皇女齐齐愕然:彩头竟然是护月神剑?这彩头也太大了吧。 这次,李文渠反应并不大,因为他是文人出身,对护月剑所知不多。 太子看着愕然的众人接着说道:“诗会前本宫已请示过父皇,并得到父皇的恩允。接下来就看谁能得到了。” 护月神剑相传是高皇帝时一位冠绝天下的女侠留下来的,原本和女侠一样流传千古,但这千百年来一直传于深宫,所以江湖上渐渐不闻其名。但皇家历代都是知道的,渴望得到这把剑的人大有人在。 整个楼阁一时间杂音尽消,几位皇子皇女都陷入沉静,尤其是五位皇子,更是紧张地在推敲自己心中的诗作,力求更加出色一些,好夺得头魁得到护月剑。 相较于五位皇子,四位皇女显得要淡然一些,舞刀弄剑本非皇家天女所长,自然没有太多的渴求。 祈安公主悄悄将身子往左边白衣少女靠了靠,低声说道:“庆月,你今日一首诗都没有作,这是最后一轮了,还没想好吗?” 边上的白衣少女用眼睛斜了祈安公主一眼,然后轻声道:“说的好像你作了一样。” 祈安公主扑闪着一双大眼睛看着她,然后生出一个连白衣少女都有所不及的浅笑娇嗔道:“人家又不会作诗,太子哥哥是知道的,人家负责貌美如花就好了呀。倒是你庆月,太学里的先生们都夸你是才女,可别让大家失望呦。” 白衣少女白了她一眼,然后不理睬她。 这时太子和五位皇子都已作出诗来,由小宦官传到李文渠手中,李文渠一篇篇看过去,虽都是新作,但要么逃不出历朝历代写边塞诗的立意,要么就是逃不出靡靡之风的魔爪。甚至还不如信王开篇的那一首诗出彩。 又等了片刻,李文渠看向四位皇女,行礼道:“未知几位公主可曾赋好?” 祈安公主看了看左边的庆月,又看了看右边的两个meimei,抿嘴笑说道:“我们姐妹对护月剑没兴趣,让哥哥们去争好了。” 又看了一眼豫王,笑道:“最好让二哥哥拿到,他最喜欢舞枪弄刀,得了护月剑,将来给太子哥哥当护国将军。” 豫王听祈安公主这么一说,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李文渠点了点头,然后准备从手中的几篇诗作中挑选出优胜来,说实话,这是在萝卜坑里挑个高的。 忽然一道白色身影从他身旁过去,转头来看,原来是长公主准备写了。 祈安公主看着庆月朝中间的案桌走去,嘟了个可爱的嘴道:“庆月jiejie好赖皮,人家刚说姐妹们不参加了,她却跑去写了。” 太子看着庆月出席,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微微坐直身体,显得有些期待。 要知道他选择边塞这个题材时就没想到几位meimei能写出像样的诗来,毕竟又是边塞,又是军旅的,并非几个meimei所能驾驭的。 其他几位皇子也差不多的反应,心想:开什么玩笑?我们几位皇子好歹有机会出去看看外头的世界,多少能得到一些边塞的真实情况,即便如此,要写出好的边塞诗也是极为困难。 庆月虽有些才名,但连京城都没出过,怎么可能写的出来。 但见庆月似乎胸有成竹,所有人俱都期待起来:且看看我们这位长公主能写出什么样的诗作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