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回 贪官jianian商一扫空 魏县百姓万象新 (第2/2页)
几名衙司在整理文案开始一天新的工作, 刘彻自从来到魏县后都是按照一线官吏的规矩要求自己, 每日与衙司们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吃饭,从不因为自己是县令而搞特殊。 正是这份亲民勤政的作风, 才让刘彻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在县衙树立起较高的威望。 虽然官吏们都想多跟刘彻套套近乎, 但每次望着县令身边那雄牛身段的随从, 立马眼观鼻鼻观心,专心做起自己的公务, 老九头自从铁牛到来后便辞别刘彻返回洛阳, 而铁牛按照刘裕的安排今后将留在刘彻身边, 同时刘裕还留下一百精骑驻扎魏县随时听从刘彻的调遣。 刘彻看着身边的铁牛思绪回想到儿时, 那时他们三兄弟跟meimei都生活在叠龙山下的刘家庄, 一个冬日, 外出玩耍的小妹及三兄弟发现一个倒在草丛里奄奄一息的小男孩, 几人忙叫来家人将小男孩带回村中, 在精通医术的母亲细心照料下,小男孩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在养病的日子里几个小家伙经常去看望小男孩, 不时带点他们舍不得吃并偷偷留下来的鸡蛋、rou块、水果等, 小男孩慢慢地从又瘦又黑变得更加壮实, 刘家三兄弟也不管他的真实年纪, 因小男孩小时候又瘦又矮所以都让他叫哥哥, 自此这个孤苦无依的小男孩有三个哥哥和一个meimei。 随着年纪的增长小男孩越长越高越长越壮形如雄牛, 然后就被三个哥哥戏称为铁牛, 但只有三个哥哥可以这么叫他,别人叫那是万万不可的, 刘家村里因为乱叫被打掉门牙的顽童不在少数。 “大人!大人?”随着几声轻唤将刘彻从儿时的思绪中拉回到现实。 一名衙司递上一本账册道: “大人,这是你要的魏县相关的财税、田亩的账目。” 这名衙司名叫郑炎林,魏城本地人, 寒门秀才出身也是刘彻提拔的新衙司之一, 年纪轻能力强,做事严谨细致很得刘彻欣赏。 刘彻接过账册便翻看起来, 郑炎林按照刘彻的要求将各城按照人丁、田亩、赋税进行划分, 让人一目了然,为了得到最近最准确的数目, 刘彻抽掉县衙精干文书及账房协助郑炎林历时近三个月, 终于基本查清了魏县人口情况。 魏县下辖三座小城,分别是蒙城、谯城及县治所在地魏城, 三座小城周边散落一些大小不一的村镇以及少数地主自建的庄堡。 村镇由镇长及里正、保长等小吏管理,负责催缴田亩的粮食赋税, 城中也有专门的税吏收取商人的赋税。 账本中清查统计魏县现有在籍人口十一万六千六百余口, 其中三城人口合计二万余,其余大多分布在各个村镇中, 清查田亩共计九十八万四千余亩耕地, 并对县内的流民也进行了统计有三万四千七百余人。 刘彻皱了皱媒体问道: “郑衙司,这些数目可曾确实。” 郑炎林拱手道: “回大人,去年冬季以来, 在下带着账房及文书拜访了各城村镇的户籍官及村里长等官员, 并走访choucha核对了数个村落这些数目基本属实, 流民数也是在下走访三城流民营统计而得。” 大周朝廷会在每户人丁满十六岁就分给十亩耕田, 其中二亩为私田可以传给下一代,其余七亩为官田, 在丁口死亡后交还朝廷。 按照在籍人口计算魏县应交田赋的田亩数, 应该不少于一百二十万亩, 但清查只有不到一百万亩,少了二十万余万亩。 大周主要赋税是粮税, 按照人口当人丁税满十六后,每人每年需要上缴粮税二石。 十二万人中十万余人口是农籍, 正常的总计粮税应该是二十万石, 按照现在的粮价折算成银两约二十余万两, 但赋税统计只有应交数量的七成约十四万两白银。 刘彻看着郑炎林道: “郑衙司若有话可说,尽可直言,无须顾及。” 郑炎林道: “大人,近些年因为正德年间的大旱青州多地的农田毁坏, 农人流散加上流寇作乱,周边很多县的人口跟田亩都有较大变化。 但魏县在下以为远不止所统计之数。 刘彻微笑道:“哦,接着说。” 郑炎林正色道: “我朝一直沿用私官分田制,私田即可传承亦可买卖, 如此传承数代之后理应农户手上田亩数越来越多, 各家人丁兴旺,朝廷赋税跌增。 但数朝以来却是农人手上的田亩愈来愈少, 其中缘由皆是土豪吞并之故, 一旦遇到天灾土豪吞并农人私田的情况愈加严重。” 刘彻点头道: “郑衙司有此洞察确实下了功夫,的确! 小农户一旦遇到天灾人祸, 无法交付粮税只能找地主豪绅抵押私田借粮抵税, 如果来年农田歉收还不上借贷及利息便失去了私田, 只能沦为地主土豪的佃户如此往复,良田尽入豪强之手, 魏县才有人多田少的情况发生不单单魏县天下各州县皆如此。” 郑炎林也是满脸愤懑之色道:“天下农人何其苦哉!” 刘彻问道: “郑衙司,既然你负责清查之事, 想来魏县田亩现况可有解决之道?” 郑炎林知晓大人有考校之意,略一思量道: “回大人,在下想来只有开源节流的方法。 其一为鼓励农人开垦荒田, 以官府作保购买农具及耕牛免费发放农人帮助他们开垦农田, 才能增加农田数量,此为开源; 其二为那些遇到天灾人祸的农人作保让粮庄平价垫付粮税, 减少农人私田被豪强吞并的情况发生,此为节流。” 刘彻闻言仿佛自言自语道: “此法可行,但治标不治本。 根本解决办法还要让豪强吐出他们吞下的良田才行。” 郑炎林闻言脸色数变道: “如此触及豪强利益,恐生大乱。” 刘彻笑道: “郑衙司无需多虑, 先按照你之前思考推行开源节流。豪强之事暂且放放。” 郑炎林忙拱手称是缓步退了下去。 随后几月开春播种时节, 郑炎林安排流民青壮开垦土地开展播种修缮水渠保障田间供水, 免费提供耕牛帮助耕种,整个魏县热火朝天的行动起来。 魏县主政期间,刘彻对于民生基础有了深入的了解,也开始思考如何解决农村土地被豪强兼并的问题,思考赋税及商税如何提升的同时降低百姓的负担,为以后治理国政积累了宝贵的一线实践经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