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就较真,誓要对面牢底坐穿_第七十一章 熊孩子后续(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一章 熊孩子后续(一) (第4/4页)

但是嘛,他的意思还是挺清晰的。

    这个网友的观点也给了齐衡一些启发。

    齐恒也认识到了自己把熊孩子的行程完全归功于父母教育缺失是有问题的。

    不过除了这个网友的发言之外,齐衡还注意到了另外一个网友的发言,这位网友的发言同样是具有非常的预见性。

    “我基本赞同前面那位网友的发言,作者的观点呢,我也是既支持又反对。但我和他们俩还是有不同的地方。”

    “对于作者认为的,熊孩子的形成只与父母的教育缺失有关,我和前面那位朋友的观点一致,我认为这是不恰当的,是不合适的。”

    “父母教育的缺失,也就是父母言传身教没有达标,仅仅是小孩子变成熊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并不是全部原因,也不是唯一原因。”

    “可是前面那位朋友,她说除了父母的教育对熊孩子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之外,外界对熊孩子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可是我觉得不光有这些,可能还有其他的因素。”

    “为什么我能这么肯定呢?是因为我觉得无论是前面这位朋友,还是主播,他们两个都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孩子们的本性。”

    “我们很难说一个孩子他生下来是完全天真无邪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就是说啊,在我们许多人眼里面看来,孩子从生下来开始就是一张白纸,什么也不懂,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在我看来,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为什么我说这是错误的观点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所谓的性恶论和性善论。”

    “我们对古代文化有所了解的朋友们可能知道。古代有两位大学者一个叫孟子一个叫荀子,他们有一个争论,就是说小孩子从生下来,他的本性到底是善的一面,更多还是恶的一面更多。”

    “在孟子看来,小孩子从生下来就是善的一方面更多,也就是他一直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

    “然而,在荀子看来,小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恶的一方面更多,也就是他一直所强调的人之初性本恶。”

    “我们都是普通人,对于这两位学者的争论,我们其实也说不上什么话,也不能清楚的阐释明白。”

    “但是通过这两位大儒的争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事实,就是说孩子生下来,他不是一张白纸,他本性里面是带有一些善的因素,或者说带有一些恶的因素的。”

    “不管孩子从生下来,他的本性是善的一方面更多还是恶的一方面更多,总归不完全是一张白纸,也就是他的天性里面,可能就有一种倾向性。”

    “好吧,说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已经糊涂了,为什么我说小孩子从生下来并不完全是一张白纸呢?其实我这里所说的并不是完全一张白纸的意思,不是说小孩子从生下来就有完整的是非观念,有完整的善恶标准,不是这样的。”

    “我说小孩子从一生下来就并不完全是一张白纸的意思是:小孩子的本性带有一种倾向性。他可能对善的一方面,或者说对恶的方面,天生就有一种倾向。”

    “大家能明白我的意思吗?”

    “这种倾向的程度是有高有低的,虽然看起来有些玄学,听起来有些迷糊,但只要轻轻的一想就能想通。”

    “有些孩子他的这种倾向性很低,所以他不会受到这种倾向性的影响,后天的教育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影响,父母给他教育好了,然后他在外面接受的影响又是正向的,所以他后来就不会变成一个坏孩子。”

    “可是对于有些孩子来说,这种倾向性对他们很强,也就是说,尽管这些孩子在家里边受到了非常良好的教育,父母给他们的言传身教非常的优秀,他们在外界接受到的影响也是非常的正面,一切对他们来说都非常的有利,他们本可以成为一个大人眼中的好孩子,不会变成熊孩子,但最后由于他们本性里面有一种淘气,顽皮,或者说其他的不那么正的天性在影响,以至于他最终还是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一个熊孩子。”

    “这个因素听起来非常的玄乎,但实际上很简单。”

    “我们可以庸俗的把它理解为一种人之初性本善,或者庸俗的把它理解为一种人之初性本恶。”

    “但不管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小孩子他生下来所就带有的那种倾向性是不可能完全否认的。”

    “也正是因为许许多多的小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带有这种倾向性,而且这种倾向性有可能程度非常的强,所以许多的小孩子尽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最终也没有变成好孩子,而是成为了一个熊孩子。”

    “有些人可能已经听懂了,有些人但是还没听懂,这也无需着急。”

    “我用最最通俗的话给大家解释一遍:在主播看来,熊孩子的行程唯一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是否进行了良好的言传身教。而在前面那位朋友看来,除了主播所认为的父母的言传身教能够影响小孩子的成长之外,外界的因素也能够影响小孩子的成长。而在我看来,他们说的都对但又都不对。他们俩的想法都有一定的正确性,但又都不全面。他们缺失的一环,就是他们两人都无一例外的缺失了,对于孩子本性的研究和讨论。”

    “正是由于缺失这种对孩子本性的研究和讨论,我们很可能就陷入一种误区。”

    “其实大家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说有些孩子他怎么教都教不好。他的父母已经给予了最大的努力,给予了最优质的教育,他所接触的人也都是非常正能量的,完全没有那种淘气顽皮的孩子,可最终他还是不可避免的,变成了一个熊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他们忽略了孩子的本性,忽略了孩子们从一出生开始就带有的一种强烈的倾向性。”

    “这种倾向性程度低的没啥事,基本不影响,但是如果程度一旦非常高,他就有可能击败外界的影响,击败父母所给予的优质教育的影响,直接让小孩子变成熊孩子。”

    “这就是我的看法,谢谢大家,欢迎大家讨论,欢迎大家积极和我探讨。”

    齐衡看到这个老哥的回答,愣了愣,有点皱眉。

    这老哥明显是在宣扬一种天性嘛。

    什么叫带有强烈的倾向性?不就是说小孩子从生下来有的就是好的,有的就是坏的嘛。

    还整的那么玄乎,差点都把齐衡给绕进去了。

    不过对于他的这种想法,齐行倒也不是完全不支持,还是有那么一丁点的道理的。

    因为齐行确实见过那种怎么教都教不好的孩子,确实见过怎么教最后还是变成熊孩子的孩子。

    那对于这些孩子,确实也没有其他的答案来解释。

    齐恒不置可否地揉了揉下巴,脑袋里面在思索着什么。

    而此时,直播间的争论还在继续,一个又一个网友继续着他们的回复和发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