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49章 佛教修心 (第1/2页)
1、 虎力闻言一怔。 “这个没有任何修为的普通和尚,是你……师父?” 他不敢置信,只觉得万分荒唐。 “你们这几妖,都是信佛的?” 说话间,他的语气已经有些冷漠。 “是啊。”孙悟空道,“我们都是从东胜神洲而来的僧侣,去往西牛贺洲拜佛求经的。而我们的师父,更是东土大唐得道高僧。” “堂堂大妖,拜凡人为师,不怕被耻笑!”虎力愤然拂袖,“我虎力大仙此生,唯一看不惯的就是修佛者。” 孙悟空、猪八戒与沙和尚皆火冒三丈。 沙和尚率先怒斥:“轮得到你这小妖指手画脚?!” 唐僧走上前去,拦住几个徒弟,双掌合十:“阿弥陀佛。贫僧想请教一番,大仙为何如此排斥修佛者?” 虎力冷冷地瞪着唐僧:“你们佛教的教义有四谛、缘起、五蕴以及无常、无我等,姑且先论四谛——佛教认为世间一切皆苦,叫‘苦谛’;又言欲望是造成生灵多苦的原因,叫‘集谛’;你们说只要能断灭痛苦的原因,也就是欲望,方可进入理想的境界,即‘灭谛’;而要达到最高理想境界,必须长期修‘道’,叫‘道谛’。贫道所言,可有偏颇?” “未有。”唐僧摇头,静候下文。 孙悟空和白龙马都觉得云里雾里,压根听不懂虎力大仙到底在说些啥。 倒是猪八戒稍微有了点兴趣。 而沙和尚对此最为上心,因为他当年本就是灵山降妖大将,对于佛教四谛,自然一清二楚。 他很想知道这个金丹境小妖要表达什么。 虎力侃侃而谈:“由此可见,佛教所传播的‘道谛’、‘灭谛’,就是你们佛修的最终目的,而这最终目的,本质就是消除欲望。这么说,可有偏颇?” “这是佛法教义之一。”唐僧答,“未有偏颇。” 虎力不屑地轻笑,问:“什么是佛教修行?” 不等唐僧回应,他继续说道:“修行,乃是一种追求,而追求,就是欲望本身啊。你们修行越执着、越坚定,不恰恰说明成佛欲望越强烈吗?这样的修行,前后矛盾,却又有何意义?” 一番话说下来,让猪八戒陷入沉思。 曾经他只以为佛和仙都是一种人类求证大道的方向,而佛又是仙的对立教派,互有明争暗斗之局势,唯有面对妖族的时候,才会勉强齐心协力。 现在竟从一只小妖口中,接触真正的佛法教义。 所谓“苦谛”,不正是他对嫦娥的执念吗? 但他却甘之如饴,可见没有佛根与佛性。 沙和尚也开始沉思。 他隐约觉得虎力是在诡辩,是在偷换概念,一时却又没能从对方的言论中找到错误之处,甚至越琢磨越觉得似乎很有道理。 2、 三百年前。 南瞻部洲西北部。 一处枝繁叶茂的大森林中。 虎、狼、狐、熊等rou食动物频繁出没。 却见一头山羊突兀地出现,低头吃草,边吃边往森林深处走,没有任何危机意识,怡然自得。 原来这是一头村民圈养的山羊,在放牧的过程中意外与羊群走散。 因为从出生下来就没有遇到过任何危险,所以这头山羊即便孤身来到森林,也是悠哉地吃着草,丝毫不显担惊受怕的样子。 而在不远处,有条老虎已经悄然盯上它了。 这条吊睛白额虎浑身遍布黑黄相间的花纹,胸腹部有几片白色毛斑,额头上长着大大的“王”字;它体魄强健,四肢壮硕,锋利的爪尖刺出趾外,寒意逼人;尾巴粗长,带有黑色环纹,如同钢鞭一般微曲摇摆。 此虎乃是森林之王、食物链最顶端的猎食者,此刻见到一头膘肥体壮的山羊,岂能轻易错过? 它匍匐着,缓缓接近猎物,脑海中已经浮现出死死咬住对方咽喉的畅快画面。 突然,一只鹿不知从哪里窜出。 老虎正全身心投入狩猎,猛地受了惊吓,跳将起来,暴露出身形。 “呦呦——” 鹿鸣声响彻。 山羊回首,见到老虎这种庞然大物正在自己不远处,本能有些惊惧,立即以极快的速度奔逃。 3、 唐僧赞叹:“大仙对佛法之理解,非常有见地。不过大仙所言修行,实则是指修仙,而非修佛。” “哦?”虎力反驳,“难道你们修佛,不是一种追求?” “修仙,更在修身;修佛,更在修心。”唐僧说道,“无我者非我,非我所,非我之我。任何生命的身、心都在刹那不停地变化,既有某一阶段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