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长路_第014章 大地狂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14章 大地狂震 (第1/2页)

    1、

    历遍了青峰绿水,看不尽野草闲花,一路西行,光阴如梭,转眼又是一个秋季。

    枫叶满山红,黄花耐晚风。老蝉吟渐懒,愁蟋思无穷。

    “北方,千里外,有妖。”孙悟空突然开口,复又补充道,“战力不俗,是大妖。”

    2、

    小牛是妖,但他不是一头牛,而是一只山鸡。

    早在美猴王尚未出世的时候,山鸡小牛就已经是妖界中赫赫有名的大妖了。他居住在火焰山脉,乃牛魔王麾下得力干将。

    火焰山脉共有二百七十座山峰,其中耸二十七座为峻峰。

    所谓峻峰,高而陡,绝岭险拔,山体如长枪,尖端如利剑,火焰点睛,灵气滚滚,得天独厚。

    小牛是第五峻峰的峰主。

    身为一只山鸡,小牛自从修炼成妖,便一直对自己的本相不甚满意,因为他想成为一头牛,一头像牛魔王一样的牛——那牛魔王身为火焰山的至高统领,顶天立地,强悍无匹,是他最崇拜的妖。他觉得做妖如果能做到牛魔王的地步,真可以算是死而无憾。

    有一次,他立了一件大功,非常大非常大的那种。牛魔王对他论功行赏,而他什么宝物都不稀罕,唯独想要一个特殊的荣誉称号。

    于是,山鸡就成了“小牛”。

    虽然比牛魔王这头“大牛”略低,但也是“牛”。

    此刻小牛正提着两把水果刀,站在千里之外,注视着取经团队奔西前行。

    他的双手有些颤抖,因为害怕。

    虽然他很强,并且比许多的大妖都要强,但他万万不会是齐天大圣的对手——七妹与黄风怪相继毙命,血淋淋的事实让他的心里特别清楚:一旦对唐僧露出爪牙,猴子的金箍棒不可能有半分留情;而一旦被金箍棒击中,那可是连进入冥界地府轮回转世的机会都没有了,直接便会rou身毁坏、魂飞魄散。

    说实话,小牛是个很惜命的妖,生性谨慎,甚至有点儿胆小。

    他修炼成妖之后,由于酷爱吃钻了虫子的烂水果,遂收集许多上好的材料,专门打造了两把用来切水果的刀。

    日子久了,他觉得越使越顺手,干脆就将两把水果刀当成武器,为此没少遭到其他妖的嘲笑。

    彼时的小牛胸无大志,也没什么作为,只是默默地跟着牛魔王,做一个经常埋头修行的卑微兵卒,顺便在心里偷偷惦记着罗刹女的美。

    罗刹女风姿绰约,实力又强,天底下的万千大妖中,除了牛魔王,还有谁能配得上她?果然,小牛惦记了九百八十年,罗刹女终于和牛魔王结为夫妻。

    看到罗刹女幸福地依偎在牛魔王身旁,小牛却波澜不惊,依然埋头修行,继续平静做妖。不过他的刀法竟慢慢崭露峥嵘,境界颇深,逐渐成为第五峻峰的峰主。

    后来若不是发生了那件事,小牛绝对不会拼上老命去出手,更不会立下大功。

    而如果没有立大功,小牛也就不是“小牛”了。

    如今的小牛默默注视着取经团队,神色万分纠结。

    “俺……到底应不应该过来?”小牛在心中诘问自己,脸上的五官几乎拧成一团。

    3、

    沙和尚闻言,手搭凉棚向北望了望,然后老实地询问:“大师兄,我只能看到千里外有一片高大旺盛的竹海,那地方生机勃勃,纵然有妖,气息也会被掩盖,你怎么会发觉?再说咱们走的这条西行路,方圆百里内或许都存在着许多妖,那北方千里外有只大妖不足为奇吧?”

    “鱼,你有所不知,老孙的感觉比较敏锐。”悟空笑了笑,却只有嘴角稍微牵动一下,“北方的那只妖,有企图。”

    虽然悟空和猪八戒争斗过,甚至还在最后关头动用了杀招,可他并没有对八戒产生厌恶的感觉,反而是看起来任劳任怨的沙和尚,总让悟空不喜。

    悟空说自己的感觉比较敏锐,其实也是在有意地警告与敲打沙和尚。

    “大师兄真是天赋异禀!”沙和尚不由赞叹,尽显憨态与实诚。

    猪八戒瞟了沙和尚一眼,脸上没有露出任何表情;经过数月的相处,对于这个师弟,他确实挑不出什么毛病——沙和尚不仅主动帮他牵马,还揽下了孙悟空化缘的活。

    师父的紫金钵盂、锦襕袈裟与九环锡杖,平日都是收拾成包裹,挂在马背上,但是沙和尚却用降妖宝杖把包裹担着,减轻了白龙马的负担。

    在前行的途中,如果偶尔碰见些许阻碍,沙和尚也会立刻出手解决,可谓勤勤恳恳。

    只是,猪八戒越发看不懂沙和尚。

    八戒从东方仙界中崛起,一步步走入天庭,而沙和尚以前则是西方佛界的降妖大将。二者虽然都曾在神界为官,却因为一仙一佛,极少有交集。八戒不清楚沙和尚加入取经团队有何目的,甚至不清楚站在沙和尚背后的大能到底是佛祖还是仙祖。

    当初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猪八戒拼命压榨潜能才在孙悟空手下支撑了一万零一招;那沙和尚却什么也不用做,躺在河底默默等待便可。

    同为棋子,他们的作用断然不会相同。

    唐僧骑着白龙马,平缓地说道:“我们尽管赶路,千里外太远,且不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