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61章 信息 (第2/3页)
。 如果几年前,你问那些电商从业者、甚至一些咨询从业人员:“你最喜欢从哪里找数据?” 相信我,当初淘宝的“淘宝指数”、“谷歌指数”、“数据魔方”等等一系列名字,肯定榜上有名——正是因为这些平台企业的数据太好用,即便后来它们的收费颇为不低,但那些小商家依然愿意乖乖交钱。 上述的那些功能只不过是用到了企业数据库中的一部分而已,这些企业真正的数据库所承载的内容,绝对超乎你的想象,也属于绝对的商业机密,除非有行政命令,否则即便是战略合作伙伴,也绝对不可能一窥全貌! 当然,如果你愿意付钱的话,其实这些企业还是愿意提供一些细分领域的数据给你——至于费用嘛,根据你的所在的行业和具体需求而定,从几万到上千万都有。 ……………… 第四层:爬虫可以得到的数据。 后世的2018以后,某种名为python的爬虫架构程序一下子火了起来,网上各种各样的教程或者培训班漫天遍野都是,仿佛只要学会了爬虫软件,月入十万是分分钟的事情。 但事实上,爬虫软件在电商平台发展的初期,就已经被广泛运用了,绝对算得上互联网的远古生物,而且不管是搜索引擎还是电商平台,想要防止你爬数据,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在某人看来,那些把爬虫软件视做宝的人,大可不必。 只不过,当一家大型企业通过爬虫软件日复一日地收集各渠道平台的数据,并且将其整理进自己的企业数据库的时候,那些通过了层层筛选和提炼的数据,绝对称得上一件宝贝。 譬如在2015年,随着金融资本的严重过剩,某家魔都的投行想要玩一手大力出奇迹,打算收购一家具有潜力的APP,然后把它砸成小独角兽企业,于是找到了某个头部互联网企业; 这家企业也很爽快,直接把他带到了“战投部”——待过大厂的人都知道,战投部里都有一块偌大的液晶显示屏,上面实时现实着包括各大APP软件在内的各种“种子选手”的全平台搜索热度和成长曲线,以便让战投部决定是不是需要把对方收购过来,用以规避风险。 结果呢…… 一个下午不到,这家投行就爽快地交付了1000万的咨询费,然后拿着一个移动硬盘回去了;于是一年半之后,市场上真的多了一个小明星级别的APP——由此可见,这些企业内部数据库的威力。 其实不只是互联网企业,包括沃尔玛、家乐福、甚至物流快递公司和大型外贸公司,企业里面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数据库,只要你懂行,这些数据绝对值得你掏钱去购买! 事实上,杜峰的大部分信息就是从铸投商贸内部的数据库里面所获得的——白冬冬之所以被他惊到,说白了就是因为没见识过铸投商贸内部数据库的庞大,外加她尚未转正,没有资格进入后台罢了,要是等她转正并获得相应的权限了,自然就不会那么大惊小怪了。 ……………… 第五层:高端专家访谈。 虽然进入千禧年之后,“专家”一词逐渐褪去了其应有的光辉,并慢慢成了一个类似于过街老鼠般的名词; 但实际上,真正的专家并不是大众所想象的那样,华夏也并不缺真正的专家——只不过由于大部分真正的专家都是埋头做研究,属于是“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份子,因此寻常人对他们并不了解。 但是,专家也分“普通”和“高级”两种——尤其是商科领域。 前者可能专长于某个细分领域,比如营销、比如股权架构、比如组织管理、比如供应链管理;但后者往往是对某个行业有着全盘性的深刻认知——两者的视角不同,对于同一件事物的理解程度也大不一样。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专家”,并不全指大众认知中的“经济学专家”,更多的其实是那些企业的高管和负责人——如果这些人肯跟你认真交流一番的话,从他们嘴里说出来的信息的价值,可见一斑。 需要再次指出的是,许多人可能存在着一个误区,觉得这些人不会愿意随意与人沟通,也不会愿意把那些宝贵的经验和信息传授给别人。 事实上,如果涉及到商业机密,这些人自然不会口无遮拦,但如果是行业里面那些其实算不上什么秘密,但外行人却很难知晓的信息,其实他们是很乐意跟人交流的——越是层次高的人,越明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 当然,交流的前提,一是人家要有空,二是双方得有个合适的交流切入点,三是你得是那个值得交流的人,没人愿意强忍着不适向下兼容 而在这一块,大华投资可谓是有着独天得厚的优势——其余的人或许需要通过混圈层、精心设计偶遇、攀交情或者熟人引荐等一些手段去获得相应的信息,但大华投资的人却压根底不用! 要知道,且不论铸投商贸 铸投国贸两家企业那上万家合作伙伴都是在各自领域里有着或大或小名气的优质企业,就连大华投资本身,现在达成深度合作关系的企业和机构又何止那区区近百家军转民企业? 偏偏这些企业遍布各行各业,从农业、制造业到服务行业统统都有。 想想看,当同一阵营的老大哥派人来向你请教点行业知识,你难道还会敝帚自珍么? ……………… 第六层:知情人群内幕 内幕消息其实也分私幕消息和公幕消息两块: 1、私幕消息。 这一块估计大家伙都应该知道是怎么回事,因此也不需要多赘述。 事实上,从古至今,包括华夏在内的各个国家之所以各种高端会所从来没断过,改革开放后各种高尔夫俱乐部、马术俱乐部层出不穷,千禧年前后更是一度出现了上千家的“投资交流俱乐部”,说白了就是一些人想用圈层社交的办法,从某些知情人的嘴里里知晓一点内幕消息。 而且有意思的是,虽然大伙从电视上看到的那些俱乐部里面尽是些二代们在狂欢,但实际上除非你是进入锻炼期的继承人,否则大部分的二代其实并不怎么受重视——用通俗点的话来说,大部分的二代其实只具备垫脚石的价值,笑脸相逢只不过是维持住最基本的礼仪和体面罢了,真正的公关核心,还是那些一代们。 而能拿到内幕消息的一代们,其实在不方便自己直接出场的情况下,往往也会派出自己的亲信或者接班人,在相关的场合里寻找白手套或者合作伙伴,进行一些短平快的cao作——虽然这种机会并不常有,但由于收益实在太大,也怪不得许多人会扎堆地往各种高端社交场合跑;而且就算没被选中也不吃亏,毕竟同层的小伙伴们要是彼此间混熟了的话,也能带来不少合作往来。 2、公幕消息。 这一块其实大家也能想象的到,主要是官方通过各种会议传播给特定人群的消息——意见征集会、项目恳谈会什么就不用多说了,就连隔三差五召开的季度工作报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