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的闲鱼生活_第308~312章:心里有数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8~312章:心里有数儿 (第4/5页)

小棚子。这些小棚子,按说七六年以前的才算,以后的都不算。

    可因为不少地震棚的建设,很难说清具体的年月。这些小房子,也就成了各家各户要当作现金卖出的一部分。

    这样算下来,那就不是两三万的事,而是大几万了。

    皱紧了眉头,郑晓宝考虑了许久,还是没有作声。

    很担心他现在反悔,又或者不能一下子都买下来,许大茂就赶紧说着这个大院的位置、风水的好处。

    滔滔不绝地说了半天,他觉得口干舌燥了。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他想要继续说,被郑晓宝摆手拦住了:“既然你这么说,我也豁出去了。”

    “你真有那么多钱?”许大茂问了这话,觉得心里既是酸溜溜,又觉得很忐忑。

    “我哪里有这么多钱?”郑晓宝无奈地说,“光是一个养老院,就把我所有的资金都套进去了。你也没有后续资金,说起来,我都后悔让你做这件事。”

    “嘿嘿,晓宝,你是大老板啊!”许大茂赶紧陪着笑脸说,“我没有后续资金,可我也又让出不少股份不是?”

    “嗯。”郑晓宝点点头,“我去找钱,你去跟大家说吧。”

    “好,够通快!”许大茂站起身来,“那我就三天后,在大院里开个会?”

    “别介啊!”郑晓宝连忙说,“这事儿本来也不用张扬。再说,我怎么可能一下子凑出这么多钱?!我算了算,大概要十来万呢!”

    “这点儿钱,还能难住咱们郑总吗?”许大茂笑得很开心。

    “我的意思是,能不能分开付款。或者就是一户一户地来,这样,”郑晓宝解释着说。

    赶紧摇头,许大茂急得眼睛都瞪圆了:“郑总,这样的话我都替你说过了。你猜怎么着?大院里的那些老人,尤其是二大爷、三大爷他们,都说要一起卖、一起搬家才放心呢。”

    “这么着急啊?”郑晓宝惊讶地问。

    “可不嘛!”许大茂拖着长腔回答,“或者周转,或者都已经买好了新的房子了呢!”

    叹口气,郑晓宝摇摇头:“没想到你干得这么利索。”

    许大茂一愣,随即就要辩解:“你别多想啊,养老院那边基本完工了。二大爷他们早就着急了!还别说他们老人了,他们的孩子更着急!”

    说了这话,他自己也笑了:“玛的,没一个孝顺的。”

    “那好吧,我这边抓紧想办法。”郑晓宝无奈地说完,拿起公文包和车钥匙。

    “多长时间啊,我在中间跑东跑西,回头儿你要是耽误了,他们可都先骂我!”许大茂担心地问。

    “别催了!一个礼拜,一个礼拜行了吧。”郑晓宝说着,跟他一起往外走。

    “正好,你带我一段儿呗。”许大茂笑嘻嘻地说。

    “带你去哪儿啊?我这是要卖车去!”郑晓宝叹着气说完,钻进车里开走了。

    车子的影迹消失,许大茂歪嘴笑了:小子,总算逮到你一回了!

    暗笑过后,他着急忙慌地往四十号院子赶回。

    郑晓宝一边开着车,一边摇头叹气。

    感慨的倒不是因为钱的,他是为许大茂,以及刘海中等人过于急切的心理,肯定还掺杂着一点报复。

    那家红彤彤餐馆的生意,看着顾客的数量并不多。但因为饭菜的质量高,价格也高,还是在文化圈子,以及相对高一层的食客们当中,获得了认可。

    至于文化公司,他经营得也很好。

    现在的藏品收集,虽然价格相对之前高了很多,但收购的渠道也很畅通。

    别的不说,只说是那些老字号的委托商店,就足够让他大量进行收货的了。

    京城的收藏热才刚刚冒头儿,外地还远远没有兴盛起来。但总有先知先觉的人,收集来许多好的藏品——这些人也未必能拿得住。

    他们拿来之后,或者是彼此交换,或者是通过什么个人渠道,找到买主。

    但这样的交易,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因此,这里面更多的外地人,只能抱着瓶瓶罐罐、字画书籍,排队去公家的商店交易。

    公家的收购人员,又都是见多识广之辈。对于一般的藏品,也不是很在意。

    这就形成了后世难以见到的奇观:排队进行交货;收货的人像是买白菜那样,说个“公道价”,比如“清代掸瓶一对儿,十五”;“明代残画一张,二十”等等。

    甚至,有的商店门口的古旧瓷瓶,堆成了小山一般。

    物品看着低廉,但别忘了这个时代的人们,更多的普通老百姓,一是没有这个意识;二是因为没有那么多钱买来。

    毕竟,这些藏品虽然上佳,但也并不是接手就能立即以高价转出去的。

    比如,一件明代大瓷盘,此时能有几个人不打磕巴儿地,以千来块钱买下呢?

    即便买下来,难道就以一千二、一千五卖出去吗?

    所以,绝大多数人,是参与不到这个游戏当中去的。

    真正好的藏品,永远只能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这一点,与其它的稀缺资源的拥有的过程与结果,大致相同。

    既然这样,郑晓宝收购得怎么样呢?

    他既有餐馆作为资金来源的支撑——主要做个幌子,又有随身空间的辅助。

    现在的空间,随着时代的变迁,发放的签到奖励也不再是自行车、手表这样的实物了。

    更多的,是以票据、现金的形式,每周、每月自动放进了空间内。

    这就使得郑晓宝收购藏品时,有了更充沛的资金来源。

    当然,凡事适可而止。空间奖励的现金也不像是洪水那样,郑晓宝的心态也很平和。

    这些藏品收集回来,把玩之后,他大多还是要把珍品存进空间里去,以免放在现实世界既招眼又不便存放。

    现在许大茂这样急迫的逼着成交,郑晓宝除了感慨他,以及刘海中等人目光短浅之外,也只好欣然接受。

    至于未来这些老人的安顿问题,他也有充分的预案,不会做得太绝情的。

    事情已经进展到这个地步,那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

    第312章:

    已经开始的大戏,郑晓宝要配合着演好、演得更像。

    真的找了个关系户,他把自己拥有的这辆伏尔加以五万元钱的价格卖了出去。

    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