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领主游戏:百倍人口_第30章 称帝!副本结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章 称帝!副本结算! (第3/4页)

人之后,也会慢慢衰落下去。

    想要保证家族长盛不衰,就必须源源不断培养出人才,来为秦霄效力。

    这也算是激励他们进取心的一个方法吧。

    若是有了比常人更高的起点,还无法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人才,那家族衰落下去也是活该。

    繁琐的登基仪式结束之后,秦霄这才有空闲打开面板,查看新的变化。

    其实仅仅只是多了一个特性而已。

    :帝国之主。全属性 300,领地治下人口增长速度 10%,英雄诞生概率 10%,领地治下行政效率 200%,麾下军队阶位 1,职业被动技能范围变更为“无限”,更容易获得人才效忠,民心值高于40点时将不会发生叛乱。

    只在三国世界生效这一点,让秦霄稍微有点不爽。

    另外,“人间帝王”这个特性的名字,让秦霄也生出了一个疑惑:为什么不是“皇帝”?

    还是说,“皇帝”是更高级的官爵职位?

    不过,这个问题注定得不到回答,秦霄也没有在这件事上多费脑筋。

    这个特性,单纯从“直接提升”的角度来看,是秦霄目前为止所得到的最强特性。

    单单只是高达300点的全属性加成,就让秦霄的个人实力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另外,还有对领地、对军队的加成,虽然短时间内或许没有太多明显的提升,但长远来看,意义非常重大。

    而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职业被动技能范围变更为无限”。

    这意味着,即便秦霄坐在皇宫内,也可以给远在数千上万公里外的军队提供光环加持。

    以秦霄现在的属性而言,仅仅只是耐力光环、攻击光环这两大被动光环,就能让军队的综合战斗力提升一半左右。

    “要是在主世界也有这Buff就好了……”

    秦霄脑海中冒出这样一个念头。

    三国世界的战事都已经结束了,一统天下的成就都完成了,才来了这么一个Buff,这有什么用?

    难道还能继续推平整个世界不成?

    等等!

    秦霄忽然想到这个问题。

    似乎,继续打出去,并不是不能做到啊!

    考虑到后勤方面的压力,不可能将大部分的大军都派出去。

    但派出一两支军团,去打一打临近的异族,还是能够做到的。

    至少能获得相应的军功奖励。

    若是成功歼灭一个势力的话,还能触发的加成,获得属性上的提升。

    这样算起来,只要控制好出兵的成本,似乎并不亏?

    秦霄迅速盘算起来。

    几天之后,新的命令传下。

    马超率北伐草原异族,孙坚则带沿海路南下,征伐夷州、瀛洲,以及东南亚的各个小国。

    而秦霄自己,则是将注意力放到了内部的发展上。

    除了少量的人口额度用于补充兵力之外,绝大多数的人口额度都用在了工匠、医师、教师等等各种“种田职业”上。

    ……

    一转眼,又是五年时间过去。

    五年里,秦霄麾下的地盘再次扩大了数倍。

    借助系统兑换出来的土豆、红薯等耐寒耐旱的作物,在贫瘠的草原、荒漠之中也能勉强种出食物来,汉人深藏于骨子里的种田本性发挥,很快便占据了广袤的草原和高原。

    凉州军一路北上,几乎打到了西伯利亚的边缘,最后在极端的寒冷之下,才不得不停下了扩张的步伐。

    返回之后,他们又在秦霄的指挥之下发动了西征,仅仅只是两年,便灭掉了羌胡等西域诸国,甚至还与中亚的贵霜帝国爆发了一场大战。

    可惜,这个时候的贵霜帝国正处于鼎盛时期,漫长的补给线,让马超的大军无法对其形成致命的威胁。

    几次尝试性的战斗之后,便主动退了回来。

    南边,孙坚在攻略了东南亚诸多岛国之后,也在秦霄的授意下停止了扩张的步伐。

    以这个时代的条件,即便是有这种神器,想要掌控一个过于庞大辽阔的领土,难度也是很大的。

    单单只是消化这些额外的领土,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秦霄的兵力足够,但继续征战下去,获得更多的领土,其实是很没有意义的一件事。

    打下来容易,但管理的难度却很大。

    还不如先消化了已有的地盘再说。

    借助神秘基地的爆人口能力,五年时间里,整个“大秦帝国”也焕然一新。

    在册的人口高达一亿三千万。

    要不是有着系统兑换出来的各种高产作物,单单只是养活这庞大的人口,都是很大的问题。

    好在系统兑换出的高产作物还是非常可靠的,虽然达不到后世亩产上千甚至几千公斤的产量,但比起这个时代低产量的作物却是要强了数倍。

    再加上荒漠、草原都被改造,种植土豆、红薯等耐寒耐旱作物,产量虽然不如中原主要的粮食产区,但却也能养活相当一部分人口。

    最重要的是,五年的时间下来,秦霄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将长江流域的水利兴修了一遍,将水患不断的江南,改造成了后世那个“鱼米之乡”。

    这样的大工程,也就靠着系统和神秘基地的双重帮助,才能在短短几年之内完成。

    换成是这个时代正常的工业水平,少说也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做到。

    江南的水利兴修完成之后,便有了第四个粮食产区,而且产量甚至还超过了关中、中原和巴蜀这三处“天府之国”。

    ——毕竟江南的地盘更大,平原也更多。

    只要去除了水患的威胁,粮食产出超过北方,是很正常的事。

    几个大工程完成之后,一亿多人的数量虽然不少,但至少在粮食方面,并无太大的压力。

    甚至于,还有多余的粮食来饲养牲畜或是酿酒,用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从吃饱到吃好,这个跨度看起来不大,但即便是后世,也用了整整两代人的努力才做到。

    在这个年代,已经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成就了。

    除此之外,秦霄麾下的大军,虽然没有刻意扩张,但依然逐渐增加到了150万人的规模。

    手下的人才也有所增加。

    老将皇甫嵩答应了秦霄的邀请,重新出山为秦霄效力。

    为此,秦霄付出了三十万军功,为皇甫嵩兑换了一枚可以延寿三十年的药材,以保证这位老将不会过早去世。

    此外,一些之前被遗漏的,或者是年龄太小的人才,也都纷纷被找出来。

    刘晔、毛玠、张昭、法正、徐庶、庞统、诸葛亮、司马懿……

    等等。

    除了一些年龄实在太小的,其余基本都加入了秦霄麾下。

    若是原本的世界,诸侯割据的局面,想要拉拢这些人或许还要费不少的力气。

    但现在天下统一,所有人都没得选,想要出仕,只能加入秦霄麾下,这也让秦霄吸引人才的难度大大降低。

    大量人才的涌入,极大地增强了秦霄手下的人才储备。

    即便“大秦帝国”的幅员辽阔,对人才的需求量极大,也仍然有所溢出。

    至少能带回十名以上的顶级文臣武将,和数百名,甚至上千名的低阶英雄回到主世界,仍然保证三国世界里,大秦帝国的运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