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章 称帝!副本结算! (第2/4页)
但秦霄接受的人并不多。 文臣之中,仅仅只接受了程昱、陈群、沮授三人的投诚。 其余诸如郭图、许攸,在秦霄表达了不会重用他们的态度之后,他们都“很有骨气”地选择辞官回乡,不肯接受一个较低的官职。 武将倒是接收的比较多。 曹氏年轻一辈还没成长起来,但几个比较出色的,例如曹真、曹洪等人,都已经记在了秦霄的培养名单上。 夏侯氏要少一些,只有夏侯渊、夏侯尚两人。 但曹cao麾下的一些大将,张郃、乐进、徐晃、吕蒙、麹义、太史慈等人,都在曹cao的配合之下,转投秦霄麾下。 ——要不是曹cao如此配合,甚至主动写信劝降,这几个人当中,起码会有一两个不肯效忠秦霄,死活要给曹cao陪葬的。 再加上最早归降的颜良、文丑,可以说,曹cao麾下能打仗的猛人,除了被杀的少数几个之外,全都归于了秦霄麾下。 其中,秦霄最重视的是张郃、徐晃、吕蒙三人。 三人都是SS级统帅,具备独当一面的领军能力。 当然,由于刚刚归降,忠诚度还不高的缘故,秦霄并没有让他们立刻就独领一军,而是打散编入已有的四支军团当中。 随着手下的将领越来越多,秦霄已经不会将每一个SS级统帅都外放出去独当一面了。 一支军团,有两个甚至三个高级统帅,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比如凉州军当中,就有马超、庞德两个SS级统帅,再加上华雄这个S级统帅。 除了肃清曹cao的“后事”之外,秦霄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内部。 随着北方大体平定下来,称帝的事也要提上日程了。 只等着公孙度等最后几个诸侯被大军推平,彻底统一了东汉十三州之后,就会将汉献帝这个工具人一脚踢开,随便封个“安乐公”或者其它的什么虚衔爵位,自己坐上皇位。 称帝是一件大事,自然是需要安排妥当。 单单事先的准备工作,就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 大部分的武将不在乎一些乱七八糟的细节,但一众文臣却为此争吵不休。 大到国号、年号,小到“龙袍”上的一道花纹该用哪一种礼仪的定制。 许多人吵得恨不得当场打起来。 最终,还是由秦霄拍板,压下了所有反对的声音,将国号定为“大秦帝国”,一切按照秦制来执行,才平息了这场争吵。 之所以选择秦制,一来是为了符合“秦侯”的名号,以“秦”为国号,以表达继承大秦之意。 二来,因为第一个大秦帝国的副本,秦霄对秦国也更有好感。 …… 195年春。 汉献帝刘协十四岁。 这一年,汉献帝刘协于长安,下诏禅让皇位于秦霄。 按照“惯例”三请三辞之后,秦霄手持传国玉玺,身穿黑底纁纹龙袍,于未央宫前殿登基称帝。 随着一阵系统提示,秦霄感觉自己身上似乎发生了某种奇妙的变化。 单单只是基础属性的大幅度上涨,就让秦霄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快感。 似乎身体都轻松了几分。 咔嚓。 秦霄没控制好突然暴涨的力量,将龙椅的扶手捏出一道裂纹。 秦霄哭笑不得地看着自己的手,看来,这要适应一段时间了。 深呼吸了几下,秦霄调整好心态,顾不上查看系统面板的变化,继续仪式。 繁琐的登基仪式已经到了尾声。 接下来,便是给众多功臣的封赏了。 毕竟人家辛辛苦苦跟你打天下,到了“终成正果”的时候,总得分点好处出去吧? 或许不是每一个人的目的都是功名利禄,但绝大多数人都逃不过这一关。 大体上,在封赏的时候,还是以功劳优先。 但远近亲疏也是必须要考虑进去的。 秦霄从高到低,开始宣读封赏名单。 “岳飞,屡立战功,封鄂国公,授中将军衔,任第一军区司令!” “商鞅,理政有功,封商於候,授商君号,任相国!” “芙蕾尔-阿克蒙德……” 尽管秦霄已经尽可能简化封赏的内容,省略了大量的繁文缛节,直入主题。 但需要封赏的人实在太多了,再加上前边漫长的登基仪式,等到宣读完封赏名单之后,天色都已经黑了下来。 大多数人的封赏,还是依照功劳大小来排的。 但岳飞、商鞅、郭嘉等几个关系更亲近的“近臣”,封赏的级别明显高了一个档次。 而诸如关羽、张飞这种不太受到秦霄信任的,封赏就要低上一截。 但总体来说,基本上做到了“公平”二字。 唯一有些特殊的是芙蕾尔。 她既是凭借着功劳,获得了爵位、官职,同时又凭借着秦霄“正妻”的身份,被封为皇后。 一上来就确定皇后的人选,也是秦霄仔细考虑过的事情。 这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免得让有些“有心人”将心思放在秦霄的后宫上。 除此之外,秦霄对麾下的官爵制度也进行了小幅度的“微调”。 为了适应这个时代,秦霄将军衔改为纯粹的荣誉头衔,另外引入了“爵位”,作为特权阶层的划分。 至于官职,这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实际掌握的权利。 除了郭嘉的“秘书令”之外,其它官职直接恢复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当然,由于多了秘书令两个官职,权利方面也要稍作调整。 单独设立一个秘书部,秘书令便是这个部门的首领,下辖若干秘书,可以视作皇帝的智囊团。 基本上,除了周瑜之外,所有的“谋士”,秦霄都丢进了秘书部里边。 秦制的“三公”其实是有五人。 其中“丞相”这个职位,是分为相国、左丞相、右丞相三人来担任,管辖各地方官吏。 为了将最重要的权利规划给自己最信任的人,秦霄直接将吏治的权利全部划拨给了“丞相”,而不仅仅只是地方官吏的管辖权。 理论上,除了三公九卿之外,所有的官员都归他们管。 最高的相国当然是商鞅,另两人则低半级,作为商鞅的副手。 左丞相李儒、右丞相周瑜。 另外,由于军权独立了出去,管辖军权的太尉也改为了尚书令,掌管财政、工程两大项,由荀彧担任。 最后的御史大夫,则是掌管刑事、礼法,由王允担任。 至于下面的九卿,也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各自的职责范围,分给了功劳、能力都排在前列的文臣类英雄。 爵位方面,公侯伯子男五级,但每一级又划分为三等。 目前最高的是岳飞的鄂国公,属于二等公爵。 商鞅的商於候则是一等侯爵。 不过,为了避免日后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秦霄一开始就规定了爵位可以继承,但每继承一次,都会降一等。 比如说岳飞的鄂国公,若是由他儿子继承,就会降到三等公,到了孙子辈就降为一等侯,以此类推。 至于说世袭罔替这种事,是不存在的。 除非重新立下功劳,再次晋升爵位。 要不然,哪怕是公爵,几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