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至暗时刻 第6节 武备与南直隶 (第3/3页)
但这个好处是有交换条件的,那就是王文林还得继续支持东方公司保障陕西三边的粮食供应,而且在棉花形成产业或者说陕西种棉花能够养活自己之前,还要做好不赚钱供应粮食的准备。 本来王文林如果觉得不行,朱由梼还可以将蒸汽机上市后在南直隶、浙江的经销权给王文林。可让他没想到的是,王文林直接就答应了下来,又省了。 省了吗?省个屁!朱由梼要论做买卖,这辈子都摸不到王文林的脚后跟,他看到的是赚不赚钱的问题,而王文林想的则是依托东方公司,用粮食控制陕西、用棉花掌握江南。 而后王文林便就和朱由梼详细的分析起了计划,如何实施、怎么施行,聊得很细,好些朱由梼原本没想到的,也都被王文林提了出来。而也正是二人的此番密议,就彻底的将徽商总会这个皇明商界的庞然大物给肢解了,跟随朱由梼步伐的近半势力形成了新的江浙财团,而剩下那些没有敏锐察觉到世道要变的人,依旧顶着徽商总会的名头,逐步的就退出了皇明商场中的一线了。 就二人一番密议就搞垮了徽商总会吗?还真是。密议之后,东方公司所属东方商会便放弃了在北直隶、山东的经略,全力以上海、镇江及漕运沿途重镇为中心,开始在南直隶的渗透和展布。东方银行也是一改往日发展的谨慎态度,在四十七年六月先后在南直隶成立多家分支机构。 以上海为中心,成立东方银行上海分行,其下又分别设置松江支行、苏州支行、常州支行,原东方银行镇江分理处也升格为支行。 以南京为中心,成立东方银行南京分行,其下也分别设立芜湖支行、宁国支行、徽州支行、安庆支行、庐州支行、滁州支行、和州分理处、广德州分理处、池州分理处、宁国府分理处,原有的扬州支行、淮安支行、徐州支行也都归入南京分行管辖。 至于凤阳府则是单独成立东方银行凤阳分行。 这家伙,一出手就是王炸还带四个二,原本因为漕运就已经在南直隶有一定流通的东方银行钱票一下子就炸满了南直隶。为了这把大的,崔嬷嬷直接就往南直隶运了二千万元的钱票,这些钱票那可是一点保证金都没有的,这要是在南直隶兑换不来真金白银,那东方银行钱票的价值直接就会被腰斩。 而随后,以王文林为首的部分徽商总会的大佬便就开始排着队的用真金白银换钱票,那家伙就好像去晚了就没有似的。这一下打的其他江南商场大鳄都是晕头转向。 可随后,南京六部就联署发布命令,今后在南直隶地界上,官府就只认东方银行钱票了,什么白银、铜钱一概不认了。我勒个罗圈的去呀!这步子迈的,没扯着蛋都是老天保佑了。 而后镇守南京太监衙门、镇守凤阳太监衙门、南京守备官署、凤阳中都留守司、江南织造局、两淮盐运使司衙门纷纷景从,只留下凤阳巡抚衙门和总督漕运部院在风中凌乱。 到此时,朱由梼才大惊失色。我去?钱票印少了! 这吴王朱由梼还真是不讲武德啊,金融战说打就打,弄得徽商总会所辖的钱庄、票号备受冲击。东方银行的招牌在南直隶地面上哪个敢说没听过,那他一定是个聋子。官方江湖背景雄厚,各大商团往来密切,在加上无限制的金银与钱票的互兑,还有那破天荒的存款利息,即便这些都不论,东方公司在镇江那头存储的粮食总做不了假吧! 如此,东方银行钱票的信用就这么鬼使神差的在南直隶建立起来了,而随着钱票准备不足,在四十五年京师黑市上的一幕又在南直隶地面上再次上演,据最新的消息,一元钱票在黑市上可以兑换一两八的官银,而且还是有多少收多少,弄得在上海主事的韩刀莫名其妙。 不过,韩刀什么人啊,那可是原东方公司办公厅主任出身,绝对是个雁过拔毛的主,哪里还会顾及其他,立马安排人员在黑市大规模的出售东方公司钱票,前后累计出售了近三十万元,那可谓是给东方公司赚的盆满钵满,以至于二爷朱由梼都不好意思了,才叫停了在黑市上的兑换行为。 到了四十七年六月,东方银行钱票可谓是一统南直隶金融江湖,总发行量达到三千七百二十万元,兑换回黄金一百一十万两,白银两千九百三十七万两,其中光是在兑换中挣的差价和在黑市倒卖多赚的折合成白银就达三百七十万两。 弄得东方银行南京分行的金库都是存放不下,还得韩刀厚着脸皮借用镇守南京太监衙门的仓储了,那家伙,人可是丢大了。 这就算完了吗?可是没有!万历四十七年六月初,江浙贸易公司在王文林的主持下成立,由近五十家原徽商总会成员出资,东方公司以技术入股持股15%,第一项业务就是代理出售东方公司的水力纺织机,一时间江南可谓是‘木贵’了。 紧接着,皇明棉业公司成立,皇室占股10%,东方公司依旧是以技术入股占15%,江浙商贾大户或者说是大佬四十余家以真金白银或者是东方银行钱票入股,分润剩下的股份,便就开始cao纵江南棉花价格了。 当月,东方公司农垦总会在陕西布政使司延安府组建第一家农垦总会陕西分会农庄,所辖可耕垦面积二十三万亩,全部种植由京师大学百家馆研制的新棉种。 而后在陕西布政使司、陕西行都司所辖大部及宁夏都司部分土地全面开始试种新棉种,这样的行为即便是朝廷中枢都下文责问,三边总督祁伯浴回复很是简单,‘要让陕西百姓活命就给老子闭嘴’。 万历四十七年六月二十四,皇明三边总督衙门与皇明棉业公司签订为期十年的棉花供销协议,皇明棉业公司自此正式垄断陕西、甘肃、宁夏三边的棉花供给。 产业链已然初步形成,可是吴王朱由梼依旧是夜不能寐,他愁的事,兴许除了万历皇帝与王皇后,没人能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