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之日新月异_第六章 余辉落寞 第5节 赴天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余辉落寞 第5节 赴天津 (第2/3页)

务处凑数,哪里还有功夫搭理你淮安王,一边玩尿泥去!

    至于朝廷中枢、文武大佬、科道言官,虽然从朱由梼那里拿好处拿到手软,但淮安王这货从来都是不按常理出牌,三天两头就搞出个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关键是你淮安王创新就算了,还他妹的都在《大明律》、《大锆》中找依据,这两本大部头即便是三法司都没人看,你淮安王却奉若圭臬,这家伙谁敢跟你玩啊,就这么玩早晚有一天得被你玩死。

    由此,大伙都是躲的他远远的。

    话外音:这……。

    朝廷代表回答:你闭嘴,滚!

    继续话说,“某某郡王在京师祸害了一溜够,现在搞得京师官场天怒人怨,实在是混不下去,准备去下一个地方祸祸人……”。

    具体表现就是淮安王请旨离京赴津主持东方公司在津事务。但你朝廷中枢找借口就找借口,没事骂什么街啊!什么叫‘祸祸人’,这措辞就有问题!事虽然是这么个事,但问题是朱由梼可不是一般的阿猫阿狗,讲理的时候,那是句句引经据典,但若是不讲理,嘿嘿,英国公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这话自己家关起门来都不好说的,怎么能公之于众吧!这不是找倒霉嘛!

    话外音:这个话没问题呀!

    朝廷代表:让你滚,你走丢了是吧!

    最后,综合总结话说,“某某郡王在京师祸害了一溜够,现在搞得京师官场天怒人怨,实在是混不下去,准备去下一个地方祸祸人,京师官场弹冠相庆、热烈欢送!”

    话外音:这怎么心里话都说出来了呢!你们之前拿人家好处的时候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呀!虽说任谁都知道当官的两张皮,可是也不能这么赤果果吧!还‘弹冠相庆’、还‘热烈欢送’,不要脸就算了,命得要吧!法理不讲了吗?规矩不依了吗?

    朝廷代表:这货说的有道理啊!这么说肯定不行啊!

    先不说这套说辞能不能用的问题,单是让朱由梼知道京师官场上对他的真实看法,那就不得了。万一把淮安王幼小且邪恶的心灵给刺激到了,人家不走了,那可怎么办呢?

    于是乎,京师官场、朝廷中枢、各方大佬纷纷密集交通联络、深入交换意见、积极的不要不要的提出建议,并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达成空前的一致!走是一定要让淮安王走的,而且越快越好、越远越好,马上就滚蛋、一辈子都不回来那种最好。

    但是,朝廷的脸面还是要保存的,不能让别人以为咱们怕了他淮安王,还得要有理有据、有力有节才行。

    由此,因为朱由梼赴津的事,朝廷中枢、各部院、科道那可是死了不知道多少脑细胞,最后还是得看咱们礼部的。时任礼部主客清吏司主事廖章文提出了一个虽然合理、合法,但是却怎么看都是作茧自缚的说辞。

    即“由万历皇帝指派淮安王朱由梼代天子巡视天津防务、调研天津三卫军转民之事”。这个由头从朝廷法礼的角度来看,那真是一点毛病都没有。

    首先,“代天子巡视”。

    由万历皇帝下中旨派朱由梼出京,那么淮安王便就算是中使,这就有了冠冕堂皇的出京理由和借口。去多久由着万历皇帝指派,派他去一辈子,他朱由梼也得忍着!

    再有就是朱由梼此番出京就算是外派了,但却是皇帝派的,不是朝廷派的,代表的是天子个人,不是明廷整体。

    其次,“巡视天津防务、调研天津三卫军转民”。

    这个该怎么说呢?可以理解成朝廷中枢‘抓壮丁’,咱们一众朝臣为你淮安王出京找借口,死了这么多脑细胞,让你帮忙做点事总可以吧!

    朝廷的心态就是典型的不用白不用,又不是不给他发俸禄。本来偌大的国朝养着老朱家一众龙子龙孙吃白食就很让朝廷上下不满意,这回怎么可能饶了像淮安王朱由梼这般的才华绝艳之辈,怎么也得榨干……,不对,是物尽其用……,嗯,也不妥,应该是人尽其才。

    再深一层,也可以说是朝廷上下‘甩锅’。

    话说天津卫军转民的事还真是一笔糊涂账。原本天津三卫控扼要津,防务为第一要务,可是随着社会发展,天津三卫辖内民户愈来愈多,原本的防卫属性也随着国朝军政态势的发展而逐步的弱化,作为北直隶地区的交通重镇的作用愈发的突显。这就导致原有军卫的治理体系远不能满足现有的实际需要。

    但是,天津的位置又太关键了,朝廷张罗了多少次要办军转民,设置地方官,可都因为大家伙不愿意担这个干系,再加上五军都督府和漕运衙门裹乱,朝廷中枢也只得让天津兵备道兼理天津巡抚事,也算是弄了个治标不治本的折中法子了。

    此番朱由梼去天津,这就给了朝廷中枢一个甩锅给朱由梼的大好机会,反正朝廷中枢的态度是很明确的,天津三卫军转民势在必行,就缺一个背锅侠了。

    再说了,根据淮安王在京师的所作所为,朝廷上下意见是统一的,如何将天津卫军转民的事办的稳稳当当对于他朱由梼来说,根本就不叫事,京师那么深的水他都能行,天津卫之事也肯定能想出个万全的法子。

    其三,便是重点了,关键就在“巡视”和“调研”两字上了。不管是朝廷早就有了的‘巡视’,还是跟东方公司学来的‘调研’,朱由梼‘代天子’行事的权限都是有限的,那便是只能看,看完之后写报告,其他的事你根本就管不着,说是代天子如何如何,可实际上义务和责任是有了,但根本没有直接干预地方的权利,对于朝廷来说,典型的惠而不费!

    你淮安王不是牛掰吗?那你就给咱们去天津三卫好好调研一番,完事把实际情况、计划和安排做好,字迹工整的给咱们交回来。

    说辞想好了,且不与朝廷现行礼法祖制相违背,但cao作上也是要仔细讲究的,万历皇帝肯定得下旨,但必须是中旨,只通过司礼监,不过内阁,这样名义就有了。

    但要想让朱由梼执行朝廷的差事,内阁和朝廷中枢还得出具手续和文书,由吏部、户部、兵部和都察院共同行文,交通政司,由内阁画押盖章,但不再上承司礼监。

    这样一来,一封中旨、一封朝廷的公文,皇帝和朝廷中枢两头相互不牵扯,但事情却是安排明白了,有理、有据、有力,还有节。

    如此,淮安王可以名正言顺的出京,而且朝廷的差事,朱由梼还就得为朝廷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