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0章 大调整 (第1/2页)
,2011开始 元旦前夕,王雪梅从省城回来了。 各地分公司的负责人也赶了回来,准备开年终总会大会。 陈耀东召集高管们议了议几项重大问题。 说到上市,王雪梅语出惊人,提出了不同观点:“我觉的上市没什么意义,如果陈总想冲击下福布斯,那么我没意见,该上市上市。可如果只是为了分配财富,给员工一个财富增涨的机会,我觉的兴邦集团完全没有上市的必要。” 陈耀东问:“你不想拿点股份了?” 王雪梅道:“钱谁不喜欢,我当然也想多赚点,但我更希望陈总给我涨一点工资,拿个百八十万年薪,而不是拿一点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股票。” 陈耀东皱了皱眉头:“说说你的理由。” 其他人也竖起耳朵,想听听这女人还能说出什么大道理。 王雪梅比以前自信许多,一点都不怯场,侃侃而谈:“资本有毒,这不是我说的,而是资本的本质决定的。现在人人都想一夜暴富,却不肯定下心来用时间去创造价值,可是尝到了一夜暴富的甜头,有几个人还会安下心来去踏踏实实创造财富?而实体企业创造价值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一夜暴富,特别是我们农牧企业,更需要时间和耐心,一旦公司上市大家都身家几十万上百万了,还会不会有人继续踏踏实实的上班?换了是我也会考虑要不要卖了股票再去干点别的。所以如果陈总不是想在福布斯上留个名,我建议公司最好不要上市。” 没人说话。 这个论调不算新鲜,只是很少有人往这个方向去想。 王雪梅还在说:“如果陈总只想把兴邦集团做个二三十年,上市也无所谓,但如果陈总想把兴邦集团做成百年企业,就最好不要上市。资本市场的财富不可持久,与其上市给员工分钱,还不如给员工多发点工资。我们现在是没有赢利,但我们迟早都会赢利。” “让员工暴富,不如提高员工的薪资收入和待遇水平更能持久。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怎么把基础进一步打牢固,而不是上市分钱。全产业链的一体化模式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优势,但这还远远不够。什么时候我们能做到成本最优、品质最优、服务最优,让跟我们合作的数百万菜农都能赚到钱,死心踏地跟着我们干,做到普通店员工资过万甚至更高,让其他同行企业就算想跟我们竞争也开不起员工的工资,才能真正构筑起强大的行业壁垒,兴邦集团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而从员工的角度来说,如果我们的店员都月薪上万,人人都能买的起房,人人都能有车开,谁还会以在一线门店做销售为耻。为什么下面的门店人员流动一直居高不下,我是从一线起来的,我心里最清楚。” “我知道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十年甚至更久,但如果兴邦集团想做成百年企业,就不能受资本干扰,我们需要的不是做大,而是真正的做强,强到让同行没法跟我们竞争,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做事的耐心和决心,而不是一夜暴富。” “目前集团的员工总数已经超过九千,管人全靠制度,制度可以管住近万人,但绝对管不好近万员工,高压制度下的员工都是螺丝钉,没有人管其他人在干什么,也不会有人cao心公司是赚是赔,只关心自己的收入和时间。百年企业的延续是需要文化传承来支撑的,而所有的目标愿景、价值理念、行为习惯的规范和统一,都是建立在员工的收入上的,建立在员工的幸福生活基础之上的,就像十九大精神里说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领导们的奋斗目标,经营企业也是一样的道理,小企业靠老板管,中等企业靠制度,上万人的企业靠制度不行,只能靠文化,只要我们把员工的问题解决好,让员工家有余财,谁还会为了贪污几百块钱挖空心思;只要我们让员工把公司当成幸福生活的保障,谁还会再把菜扔到垃圾桶。” 所有人都沉默。 被王雪梅这番见解给惊讶到。 这还是个初中生吗? 王平安甚至挺惭愧,他还从来没这么系统的考虑过这些问题。 陈耀东是想过,但没想的这么远。 一时陷入思考,半晌没吭声。 郭头老第一个打破沉默,给王雪梅鼓掌:“我支持小王的想法,实体企业需要的是一颗踏踏实实做事的心,而不是骤然富贵,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才是根本。” “谢谢郭老!” 王雪梅忙道谢,老头身份挺特殊,大家平时都称呼郭老。 陈耀东看了看王平安和张培良:“你俩的意见呢?” 两人是支持上市的,但又不好明着反对,只好勉强应付:“上不上市都行。” 陈耀东明白了,再没问,又看向王雪梅:“把我考虑的问题都考虑到了,要不要干脆我把这个董事长的位子也让给你干算了?” 王雪梅挺尴尬,今天没有忍住一吐为快,确实有点不给老板面子。 郭老头打圆场:“小王一心为公司着想,有这样的员工你应该高兴才对。” 陈耀东点点头,只是有点伤面子,毕竟上市是他提出来的,也为此做了好久准备,却被王雪梅批了个体无完肤,老板还要不要脸了,但其实并没有怪王雪梅。 郭老头说的是实话,有这样的员工确实应该高兴。 “散了吧!” 陈耀东也没啥心思说别的了,挥了挥手:“我先考虑一下再说吧!” 碰头会就这么散了。 可高管们心里却不平静。 王平安和张培良甚至都有些埋怨王雪梅。 好好的尽出妖蛾子。 陈耀东哪都没有去,直接回家了。 王雪梅今天的这番言论,基本上推翻了前期所有计划。 甚至可以说涉及到了兴邦农业成立以来最关键的战略方向。 不是一拍脑袋就可以决定的。 他得好好想想。 姜苗苗正在给陈语汐培养兴趣爱好呢,不上幼儿园不代表放任不管,姜苗苗也在发掘女儿的兴趣,有时间就弹弹琴,或者练练字,顺便观察陈语汐有没有兴趣。 有兴趣就培养,没兴趣就算了。 看到陈耀东这么早回来,还挺惊讶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