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 财源滚滚 (第2/2页)
第三道工序,工匠们将黑色的木炭捣碎,装进了木桶里面,木桶的底层铺着几层纱布,工匠们将过滤后的盐水倒进了木桶里面。 马岩人惊喜地发现,那些浑浊的黄水,竟然变得清澈了起来。 马岩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已经看出来了,将盐湖里的那些盐块变成食盐的奥秘,应该就是在这些木炭上了。他问道:“李义,这是怎么回事,这些碎木炭有什么奥妙之处” 李义笑道:“大人果然聪明,这些木炭就是加工食盐的关键所在。木炭有一种特殊的结构,能够将盐水中的杂质过滤掉。 不过,这些木炭只是普通的木炭,最好的方法是使用活性炭,活性炭过滤的能力要比普通木炭高出很多倍,经过清水洗涤之后,还能够反复使用,可以大大地节约成本。 今天先做一个试验,下一步会安排大量地生产活性炭的。” 经过了几次过滤之后,水变得清澈透明。张成忍不住伸手蘸上了盐水,放进了嘴里。 他惊喜地说道:“大人!盐水不苦了,真的不苦啦!” 马岩也忍不住伸出手去,蘸上盐水放进了口中。 “嗯,只有咸味儿,真的不苦了。咦,这盐水不仅不苦,好像还有股淡淡的香甜味儿。” 李义笑道:“没错,达坂城盐湖里的盐,里面还有特殊的添加剂,可以称之为风味盐,是一种上好的食盐。” 此时,在院子里架着一口大锅,工匠们把那些清亮的盐水倒进了锅里,点燃了下面的木柴。 不久以后,大锅里的水就沸腾了,随着一团团水蒸气的不断的蒸腾,大锅里的水越来越少,渐渐地在锅里凝结成了白色的结晶。 撤火之后,不等铁锅彻底地凉下来,张成就忍不住刮下了一些盐粒。 这些盐粒在锅底原本呈现出白色,但是分散开来就变成了半透明的样子。 如今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张成还是有分寸的。他拿着一个盘子,盛上一些碎盐粒,首先递给了这里的最高长官马岩。 马岩伸出手指蘸了一些碎盐粒,放进了自己的嘴里。 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马岩的嘴,看看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马岩慢慢地品尝着嘴里的食盐,他闭着眼睛,很享受的样子。 片刻之后,他睁开了眼睛,满面笑容地说道:“好盐,真是好盐啊!” 院子里的人们都十分激动,纷纷品尝了起来。 “真好吃啊!” “这才叫食盐呢。” “是啊,可比那些粗盐好多了,比那些青盐还好吃呢。” “真的有甜味儿,还有股香味儿呢。” 院子里的人们一个个喜气洋洋。 马岩十分兴奋地说道:“这个盐好,比青盐要好得多,应该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李义说道:“大人学问渊博,这命名食盐的事情,自然是由大人来做了。” 马岩也不推让,他想了想后说道:“这些食盐如此纯净,堆积在一起如同雪花一般,我看就叫它雪花盐吧。” “大人高明,这个名字实在是太贴切了。”李义毫不吝啬地拍起了马屁。 “雪花盐,雪花盐好啊!主要是大人才高八斗,这个名字起得真好啊。” “是啊,大人有学问,学什么五大车?” “你瞎说什么?那叫学富五车。” “哈哈!你说得对,大人的学问多得很,一个人能装五大车。” 众人都觉得这个名字起的好,于是也跟着附和了起来。大家都没有什么学问,称赞的话也都乱七八糟。不过,大家的称赞的确是真心的。 马岩是长史,主管民政和财经,善于理财。他说道:“李义,你说得对,有了这些雪花盐,不愁卖不出个好价钱,咱们安西都护府今后可是财源滚滚啊!” 柴窝堡大盐湖除了爱刮大风之外,还真是一块宝地。大盐湖还紧挨着一座淡水湖,两者相距只有5公里,但令人惊奇的是,两座湖的湖底是相通的,且盐湖比淡水湖地势要高,然而这两座湖却显露出迥然不同的特性。 接下来的日子,李义等人为了方便食盐的生产,就在盐湖的和淡水湖之间开始建造一座大型的雪花盐加工厂。 这天,李义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正在加工厂里指导工匠们建设流水线,李飞带着两个人走了过来。 李义看到来人,不由得笑了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