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财源滚滚 (第1/2页)
在茫茫的戈壁滩上,李义等人率领着大队人马正在行军,一骑快马从前方飞奔而来。 “大人,前面就是柴窝堡大盐湖了。” 前来报信的骑兵说道。 李义和马岩等人脱离了队伍,快马向前方奔去。 此时,已经是夕阳西下,绚烂的晚霞渐渐淡去,天边已经呈现出nongnong的黑色。在黑暗的背景下,大片的盐湖闪闪发光,格外耀眼。 李义等人来到盐湖边上,就看到湖边围绕着一条宽广的盐滩,呈现出一种固体行将熔化的面貌,难以数计的动物骨骸散落在湖边。 李义从湖边捡起一块黄褐色的盐块,仔细地端详了一下,然后递给了身边的马岩。 马岩疑惑地问道:“这盐能吃吗?” “呸呸!太苦了。” 不等李义回答,张成在一旁已经叫了起来。原来,,他拿起一块食盐放进了嘴里,又苦又涩,忍不住吐了出来。 李义笑道:“现在不能吃,但是加工过以后,会是一种非常好的食用盐。” 李义让张成吩咐士兵们,装了一麻袋的盐湖里的盐块,准备带回去进行加工。 这时,李义感到了一股凉风拂面,他说道:“长史大人,赶紧离开这里,很快就要起风了。” 盐湖上经常会刮大风,风力常常达到七八级。李义等人抓紧时间赶路,不久以后就来到了达板城。 达坂城说是一座城,实际上只是一个小城堡,这里是丝绸之路上连接西域南北和内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原来的名称叫做白水涧,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堡垒,里面驻扎着一个队的唐军,再加上其他的服务人员,总人数刚刚超过两百人。 达坂城守军的队正名叫王冲,二十五六岁年纪,国字脸,脸上的皮肤被风吹日晒,十分粗糙,呈现出红色。 他派副队正安置其他的骑兵和那些工匠们,他把马岩和李义迎进入了城堡里面。 王冲一边安排饭菜,一边有些尴尬地说道:“两位大人,城里什么都没有,我们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来招待两位大人,失礼之处还望见谅。” 马岩和李义都不是很讲究的人,他们表示无妨,让王冲首先介绍一下达坂城的情况。 马岩和李义简单地了解了一下达坂城的军备情况,话题很快就转到了食盐上面。 西域过去不产食盐,食盐都是从波斯或者内地运来的。西域地广人稀,道路漫长,运输的成本很高,食盐的价格比起长安来说,要贵出数倍不止。 尤其是现在,波斯方向战乱不止,丝绸之路已经中断,来自西方的食盐已经断绝了,从内地运来的食盐价格又翻了一倍不止。 王冲等人平时吃的盐,都是用来腌咸菜的那种粗盐,也有少量的青盐。这种青盐就是在粗盐的基础上,经过了多次的过滤蒸馏,经过研磨之后,形成的细盐。这种盐里面含有一些无法去除的杂质,吃起来仍然有些苦涩。 接着,李义和马岩又询问了贩盐的商队等情况。 第二天一早,马岩急于知道如何将盐湖里的、那些不可食用的盐块变成食盐,就催促着李义赶紧对其进行加工。 李义让李飞叫来了一些工匠,对他们交代了一番,工匠们就各自去准备了。 李义交代给工匠们做的事情都很简单,时间不长,他们就都已经准备好了,工匠们带着这些东西等在院子里。 李义陪着马岩来到了院子里,吩咐那些工匠按照不同的分工做准备工作。 马岩很好奇,转着圈去看那些工匠们cao作。李义陪在他身旁,逐一向他进行解说。 按照工序,几名工匠取出了那些从盐湖里带出带来的盐块,用锤子将其粉碎,然后装入盛水的大缸,然后用力搅拌,让这些碎盐融入水中。 看到水缸中的水浑浊的颜色,马岩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他很怀疑,从这些脏水中提取出来的盐能吃。 第二道工序,工匠们在地上支起了一个架子,架子上面是一个铁圈,上面蒙着几层纱布,下面接着一些大盆。工匠们从大缸中舀出盐水,用这些纱布进行过滤。 木架上的过滤装置是可以拆卸的,盐水渗过了铁圈上的纱布之后,纱布上留下了很多的杂质。工匠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从架子上卸下铁圈,将上面的杂物倒在一边。 盐水经过了多次的过滤,不像从前那么浑浊了,但是仍然显现出淡黄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