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三章 扬州战马 (第3/3页)
。 朱瞻基见此画,再看周围众人的敬仰,便知这画乃至倪瓒真迹无疑。 他笑着开口:“倪先生,倒真是个抠搜的人。” 这本就是玩笑话。 世人皆知,倪瓒是个爱干净的人。 也就是洁癖。 不论生活,还是作画,都讲究干净。 所作之画,往往也都是少有重笔浓墨,清爽自得。 听着皇太孙的话,邓永新、叶英发等人,无不附和轻笑出声。 “倒是这和风阁的东家运道好,前两年方才弄到了这幅画。也正是有了这幅倪瓒的话,才有了这座小楼。” 开口解释的是邓永新。 他是扬州知府,对扬州城中的趣事,多少都知道一些。 对这和风阁,更是了如指掌。 朱瞻基点点头:“秋风兰惠比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倪先生高志!” 他所诵读的这首诗,是倪瓒写的。 倪瓒是为南宋郑所南写的。 秋风凛冽到让兰草变成了茅草,江南也是寂寂无声气全无。 一手很工整的爱国诗。 但此时被朱瞻基诵读而出,这南国便不再是江南。 能是哪里? 邓永新和叶英发无声对视。 邓永新心中没有什么感受,他是扬州府的知府,只管扬州一府之地。 倒是叶英发,有些忧虑。 太孙这次来扬州,是从朝廷拿到了专办都转盐运使司的权责。 虽说,只是为了替朝廷要钱。 但衙门里,能对太孙提出的别的要求,置之不理吗? 如今,太孙都已经将倪瓒的这首诗念出来了。 其要为南疆筹措钱粮的心思,已经昭然若揭。 而他叶英发,是两淮都转运使,掌管着两淮无数盐商盐务。 权柄之重,在其从三品的官阶上,便能窥得一二。 从三品,若在京师朝堂,可为小九卿! 叶英发默默的看着挂在眼前的这幅春山晴雨图,心中念头通转。 半响,他方才笑脸开口:“下官见太孙如此推崇倪瓒,想必是极爱他的画。若是太孙不嫌,下官今日便做主,将这幅画送于太孙。” 说完,叶英发看了邓永新一眼。 扬州地界,上台面的人都知道,这和风阁说到底,是他邓永新的! 这倪瓒的春山晴雨图,自然也是他邓永新的。 如今叶英发的话已经说出口,他相信,邓永新绝对不敢出声反对。 朱瞻基愣了一下。 他没有想到,叶英发竟然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同样的,邓永新也愣了一下。 他脸上带着些懊恼。 非是因为自己同样颇为喜爱的画要没了。 而是在懊恼,这叶英发拿着自己的画,做借花献佛的事情。他作为正主,却没有想到这一点。 为了补救。 邓永新不得不站了出来,拿出扬州话事人的态度:“太孙,下官与这和风阁东家相熟,若是他知晓太孙喜爱此画,想必也会第一时间送于太孙。” 似乎,如今的锦衣卫里两位镇抚使,都是太孙的人。 想来太孙事后,也必然会知晓,这和风阁,是他邓永新在后面站台的。 邓永新略带着些不满,默默的扫了叶英发一眼。 朱瞻基却是摆摆手,一边摇头,一边登楼:“君子,岂能坐夺人所爱之事。倪先生是个爱干净的,我等怎可做如此亵渎举止。” 叶英发越发的忧虑起来。 他从太孙这番话里,似乎听出了些不同的意味。 不夺。 如何得到画? 得要主家进献啊! 联想到今日,在城外运河边的码头时,从那三艘宝船上下来的,虽整列严谨,却威势无比的军队。 走在后面的叶英发,不由的颤抖了一下。 上了楼。 面前豁然开朗。 只见顶楼,四面开窗,能远眺整座江都城。 楼里,也早已摆上了三席酒水。 菜盘上,还在冒着热气。 定然是这和风阁,时刻关注着一行人的行程,赶在刚刚入楼前,才掐着时间摆好的酒席。 朱瞻基微微一笑。 这扬州府上下,似乎也太过热情了一些。 但他并不声张表露,初到扬州,两淮盐务诸事不清,还需时日安排妥当。 他只看了一眼,便知道那最里面,临窗依水的桌子,便是主桌。 一马当先,也不推辞,坐于主位之上。 邓永新、叶英发两人作陪,主桌便再无他人。 扬州地方官员一桌,坐于右侧桌。 扬州府、都转盐运使司的两位同知,陪着于谦、张天、罗向阳三人,坐于左侧桌。 席间安坐。 邓永新和叶英发,两人几乎是同时举杯,同时站起。 同时静默了一瞬。 然后两人又同时开口。 “下官敬太孙。” 朱瞻基心中越发的好笑。 他随意的摆摆手,举起酒杯,没有站起。 “有劳扬州府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