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三章 扬州战马 (第2/3页)
他让两人起身,然后打眼在面前玲琅满目的飞禽走兽间观望了一遍。 “两淮巡盐御史万高,扬州卫指挥使戴围,二人现在何处?” 谁也没有想到,皇太孙下船上岸,问起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这两人。 邓永新目露犹豫,质疑了一下,目光微微的看了身边的叶英发一眼。 叶英发心中骂了一声,然后笑着脸开口回答:“回太孙,万御史如今正在淮安巡查盐务。不过万御史已经得了您来扬州的事情,最多明后天就能赶来江都请见。” 朱瞻基哦了一声,心想着这两淮巡盐御史万高也是个有趣的人。 他由应天出发,虽然是政令头天下,第二天就出发。 但他来扬州的消息,总是会提前由锦衣卫,传到扬州来的。 但没有想到,这个万高竟然还待在淮安巡视盐务。 暂时将心中的好奇按下,朱瞻基再次发问:“那戴围人在何处?” 叶英发没再开口,微微侧身回看邓永新。 戴围是扬州卫指挥使,和他邓永新算是一伙的。 邓永新恬着脸,堆着笑回禀:“回太孙,戴指挥使,昨日还在城中的。不过昨夜军中有军情,戴指挥使一早就带兵出城去了。” 朱瞻基一挑眉,追问到:“扬州地界不宁?” 邓永新苦笑了一声,点点头又摇摇头:“扬州太平,百姓勤恳。乃是刘家庄、白驹场、福安一带,有少许倭寇闹事……” 这话说着,邓永新只觉得脸上无光。 他是扬州知府,扬州沿海有倭寇闹事,会让他的政绩很不好看,他现在只希望,已经领兵出发的戴围,能够打出一个大胜,带着倭寇的脑袋回城报功。 朱瞻基微微沉默着,虽然如今大明鼎盛,四海臣服。 但总会有些人,时不时要做一回跳梁小丑。 那座巴掌大的小岛上的贼人,更不用说,他们永远没有记性,如同一条饿极了的野狗一般。 时不时,看准了机会,就要冲过来咬上一口。 狗屎改不了吃屎的。 尽管如今大明海防森严,那些倭寇却能化整为零,利用灵活性,四处寻找漏洞,抱着能咬一口就咬一口的心思,抢夺大明百姓钱粮。 不过…… 如今扬州此地的倭寇。 到底是真倭寇。 还是? 为何会偏偏,选在自己专办两淮盐务,为南疆大军募捐之际跑来生事。 朱瞻基微微摇头,暂不对此事发声,他只是再次,默默的在叶英发、邓永新两人的脸上,仔细的看了一遍。 无声轻笑。 朱瞻基率先迈出步子。 领着扬州府、都转盐运使司两个衙门的,邓永新、叶英发两人,赶忙带着人让出路来。 等走到了台阶上,朱瞻基又停下了脚步。 目光看向北边。 那位花姑娘的画舫,已经停在了码头边。 年轻的扬州士子们,热情再次高涨。 甚至于,还有人自发的组成队伍,挡在了前面,好为花姑娘留出上岸入城的路来。 呵呵。 朱瞻基转身,看向露出不解的邓永新、叶英发等人,他像是想到了什么。 轻声开口:“说来,我对扬州一直是带着些好奇的。你们都知道,去岁我去了一趟徽州府。那徽州歙县知县,倒也是个风雅之人,后院里养着个扬州去的小娘子。不过,大抵是他无福消受,最后倒是死在了女人肚皮上。” 说完,朱瞻基也不管这些人,听完了这句话,心里在想着什么。 罗向阳、朱秀、孙安三人,护着于谦,蛮横的从扬州地方官员中间跟了上来。 在后面,三艘宝船上,有更多的幼军卫官兵,在张天的统帅下,列着整齐的队伍,从甲板走下。 邓永新与叶英发对视一眼,一闪即过,各自揣起了手,带着人跟在已经走出去一截的皇太孙身后。 …… 入城。 江都城,是做典型的江南城市。 似乎是用尽了全部的力量,取直的主干道,走不了多远,还是要拐个弯。 城中亭台楼阁,水榭潺潺。 青砖绿瓦间,隐藏着淤积在这座城中的,是那百年财富。 皇太孙初涉扬州。 地方官府,自然是要安排接风宴的。 扬州倒是与朱瞻基过往去过的地方不同,没有将他安排在扬州府衙里。 而是到了一座名为和风阁的酒楼之中。 和风阁临街而建,主楼五层。 主楼后,连带一片占地极大的院落,院落后墙下,则是一条穿城而过的小河。 河水清澈,两岸绿柳成荫。 有老妪浣洗,老叟垂钓,顽童戏水。 而在和风阁,临水的院墙旁,则是一座三层小楼。 远比前面的主楼,建造的更加精致。 用料极为讲究,装饰分外含蓄儒雅。 只一眼,便能认得出,此楼造价不菲。 入楼。 便高挂一副倪泰宇的春山晴雨图。 所作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满张惜墨如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