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赋_第一百七十六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六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第2/2页)

。”

    “我昨夜做梦,梦中有仙人唱与我听,因其易学易记,醒来后才能学唱。”田瑭打着哈哈,“非我所创。”

    两位将军具是无语,同时也无法理解,田瑭为什么不愿承认这些是他自己创作的呢?

    但他既然不愿承认,别人也没有办法。

    “思政是什么?”鲜于辅把话题重新引向正轨。

    “思政是……”田瑭开口解释,但才起了个头,便沉默了。

    两位将军还在等着下文呢,尤其鲜于辅还在准备记录,但等了半天也没再听到一个字。

    看田瑭,又是一副深思熟虑的模样,也不能插话打扰,便只能继续等着。

    “算了,思政这事以后再说,现在还不是时候。”思虑良久,田瑭还是终止了谈话。

    “这是为何?”鲜于辅一脸的疑惑,鲜于银更是有些失望。

    “要把思政做起来,需要有成百上千的读书人,现在还不具备条件。”田瑭给了一个敷衍的解释,他也只能如此解释。

    因为真正的原因,不足为外人道。

    这时候的军队,本质是上私产,特点就是兵为将有。

    比如蓟县的军队,献帝是指挥不动的,只有刘虞才能指挥。

    也就是说,士兵名义上是皇帝的士兵,拿的是皇帝的饷银,但其实是作为将领私产存在的,而将领又是通过家将和亲卫来控制手下的士兵。

    刘虞便是通过鲜于辅、鲜于银等一干心腹将领来控制军队。

    献帝和朝廷的公卿大臣不可能绕过刘虞去指挥这些士兵。

    或者说,皇帝或者文官政府只能通过控制将领来控制军队,而无法反过来通过控制军队来控制将领。

    这也是历朝历代的军头有可能起兵造反的根本原因。

    只有刘虞可靠了,蓟县的军队才可靠,若刘虞不可靠,蓟县的军队也就不可靠了。

    这也就是皇帝要在军中设置监军的意义所在。

    监军手里的那把尚方宝剑,只能斩将领,不能斩士兵,甚至连斩中层军官的权利都没有。

    通过监军,或者道德感化控制住了将领,也就控制住了军队。

    在这样的军队中,真正意义上的思政工作没有开展的可能性。

    只有当军队国家化,而不再是将领私产的时候,由文官政府派出的思政干部才能控制军队,保持士兵的忠诚度。

    这个时候,即使换掉将领,军队一样可以如臂指使,因为军队是被文官政府牢牢控制住的。

    比如换掉刘虞,随便派一个别的什么人来,也能对蓟县军队实现完全指挥。

    这便是通过控制军队来控制将领。因为即使将领要反,士兵也不会跟着他反。

    在如此的逻辑之下,要在蓟县军中开展思政工作,到底是想强化刘虞对军队的领导,弱化朝廷的影响?还是弱化刘虞对军队的领导,强化朝廷的意志?

    这是一个天大的问题!

    稍有差池,田瑭便会成为朝廷和刘虞都想干掉的人!

    你想干嘛?你要篡夺军权吗!

    或者,朝廷和刘虞,总有一方视田瑭为眼中钉,rou中刺。

    另外,思政工作的前提是有一个思想体系,一个至少中层知识分子都绝对认可的理念。

    否则,只强调忠诚和信仰,难免不会搞出一个****的东西。

    所以田瑭选择了闭嘴,他不能亲手放出他不喜欢的东西。

    其实,田瑭可以选择温和一些的路线,比如沿着“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先教育组织起一大批文人,再把他们安置到军中的各个层级,让他们去教育兵们,让士兵们明白为什么打仗。

    但这种事情太过半吊子,形成不了完整的体系。

    半吊子的事情,不如不说、不如不做。

    “思政的事情,等我考虑清楚了再说吧。”田瑭重复了一遍,“二位先把军制和军纪这两点弄清楚。”

    鲜于辅和鲜于银听说开展思政工作需要成百上千的读书人,让这些人遍布军中,光是想想就感觉怪异。

    所以田瑭不说,他们也就不再追问。

    “这两个我已经记下来了,文佐看看有无疏漏。”鲜于辅放下笔,让出身前竹简。

    其实鲜于辅一边记,田瑭就已经在一边看了,基本上属于一字不差,所以也没必要再看。

    “我带你们唱几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吧,这东西你贴在校场让军士们看,远不如教会他们唱来得有效。”田瑭提议道。

    “也好,这歌谣的调子和一般乐曲很不相同,听起来很有气势。”鲜于银笑了起来。

    “那,我们就一起唱几遍。”鲜于辅也对这歌谣充满了兴趣。

    “大汉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汉军纪律条条要记清,保家卫国永远向前进。”

    ……

    一支后世的革命歌曲,穿越千年历史时空,从东汉末年的幽州沮阳唱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