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北国科技_第665章 精益生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65章 精益生产 (第1/2页)

    “刘部长!”“刘总!”

    随着一番寒暄,刘兴安走进了会议室。

    “来,大家都坐吧。”

    刘兴安的目光扫过,双手一压,刚刚发生过战争的会议室安静了下来,十足大佬风范。虽然他的校长梦碎,但论起级别,仍然比李局长要高半级。

    “小成给我打过电话,拜托我走一趟,有些事情传真和电话都不太容易说得明白。”

    果然,这一句话就把众人的目光吸引了过来。

    “反对扩张的第一个原因,成立时间太短,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现在就急于扩张,cao之过急。蛇吞象很容易就会导致消化不良。”

    其实在这一点上,刘兴安也不是很理解成永兴的想法。

    如果担心增资之后股权旁落,对等增资就好。对光电的融资渠道一直通畅,无论是贷款,还是股权融资,大门都是敞开的。

    如果担心企业管理,技术力量被分散,增加资源就好。以目前的国内环境来说,除了缺钱以外,其他都是不缺的。

    人嘛,机械行业是如此的不景气,连机械部都要被取消了。别的不说,东三省的人员,只要光电竖起大旗,那是要多少有多少。

    但成立还不到两年时间,就开始几何级数般的扩张,确实有些说不过去。所以他也就勉强被说服了。

    “第二个原因,术业有专攻,这点我就不多重复了。什么时候能够在国际上取得一席之地,什么时候再来讨论扩张,尤其是跨行业扩张的事情。”

    ————————

    “老刘,你是不知道现在的市场情况啊。韩日的高端机床不卖给我们,低端机床又打得我们没有还手之力,我们很多企业都已经停工,减产了。”

    李局长有些急了,打起了悲情牌。改开初期主要是三来一补,生产线都是全线引进。在这种大气候下,辽省的机械及设备制造类企业,普遍面临滞销,减产,停产的状况,而且这种势头,远远看不到尽头。

    “你们可不能看着不管啊!”

    “李局,关于数控技术,我方有个建议,那就是参考,成立几家合资公司,技术由工大的两个院系提供。相信经过这轮与精密机床的合作,他们更有经验了。”

    “是吗?可是资金问题怎么解决?”

    技术是一个方面,但是更重要的是钱。精密机床这两年也赚了一些钱,另外它背后有金主,市场也不缺。

    “资金有困难的话,我们可以帮忙协调。”

    “是吗?你们肯入股?”

    “是借款还是入股,都可以慢慢谈。”

    钱是英雄胆,刘兴安说话,底气足得很。转战商界后,他的影响力不降反升。光电系的几家设备企业,都是各自领域的领头羊。

    “这好!这个方案好。”

    采用新方案,新公司,奉天方面天然就会居于主导地位。这实际是个更优厚的方案。技术上,辽省也不缺高校,到时候再拉几家学校进来,更保险一些。

    “不过你刚才为什么要说,要成立几家公司,而不是一家呢?”

    听言听音,李局长敏锐意识到隐藏的信息。

    “这是我方的建议,其道理与不赞同迅速扩大,原理相同。先做强,再谈做大。”

    成永兴是对国内企业的贪大求全的风气,有些怕了。在历史的长河里,无数次证明了,吹气球般扩张起来的企业,下场都不怎么太好。

    蛇吞象,如果不成功,只是自爆了事。

    可如果侥幸成功,领导人就会把这种成功当成必然,在胆大心黑的道路上不停狂奔。就跟二战前的日本一样。

    巨人集团,德隆系等,一个个曾经的气球,先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

    “可这么搞,到底是为什么啊?”

    孙春生听了半天,听迷糊了,也听明白了。

    闹了半天,所谓的新方案与增资入股方案,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也就是的管理层被抛开了。

    “哈哈,这个嘛,还是那句话,术业有专攻。你们还是安心在精度上下功夫就好了。”

    刘兴安只能打个哈哈。他对年轻老板决定里的自相矛盾,也有些疑惑。

    在成永兴心中始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