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65章 我们是冠军!〔1-2/9〕 (第1/3页)
第465章我们是冠军!(1-2/9) “比赛已经进入到最后二十秒钟,主裁判已经在看表了,他随时可能吹响比赛结束的哨音,沃尔夫斯堡,他们现在已经可以提前庆祝冠军了。” “冠军!我们是冠军!我们是冠军!冠军属于沃尔夫斯堡!” “万岁!我们是冠军!冠军!” 沃尔夫斯堡城内,所有的酒吧里,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已经提前开始了狂欢,他们不相信圣彼得堡泽尼特能够在最后二十秒钟连进两球,就算是上帝来了,也没这个可能! 没错,没人能够抢走他们的冠军奖杯了! 沃尔夫斯堡的小蘑菇酒吧里,气氛火爆异常。 “感谢上帝。感谢上帝……呜呜呜呜,我还不敢相信,我们就将是欧洲冠军了!” “嘿。伙计们!我们得感谢杨帆!”一个声音响起来。 “对于我们来说,嗝儿,呃,上帝就是杨帆。”一个明显喝高了的球迷打着酒嗝儿喊道。 “说的没错!” “干杯,为冠军!” “为杨帆!” “干杯!” 此时,球场上,杨帆在中圈附近接到了马林的传球,他将足球传给了若苏埃,打算和这位巴西队友做一个撞墙式配合,不敢,他看到若苏埃并没有动作,而是抬头看向不远处,有些发愣。 杨帆也扭头看过去,顺着若苏埃的视线,是主裁判韦伯,英国主裁判将哨子含在了口中。 然后他们就听见主裁判吹了第一声哨。 紧接着,第二声第三声接踵而来。 这是比赛结束的哨音! 若苏埃一下子将身旁的足球猛地踢向了看台,然后开始狂奔! “全场比赛结束!冠军属于沃尔夫斯堡!” “万岁!万岁!”看台上响起一个统一的呼喊声。 杨帆在这一刻,先是呆住了,他是多么的渴望和梦想着冠军,他像个斗志那样战斗,他付出了自己的所有努力,但是,当冠军来到的时刻,这个年轻人却有些惶恐! 然后他就被周围的人围住了,就连替补席上的沃尔夫斯堡球员此时也冲进场内,他们张开双臂四处拥抱了。 “我们是冠军,杨!” “万岁!” “我们是冠军!” 杨帆猛地发出一声低吼,他嘶哑着嗓子喊道,“没错,我们是冠军!” 他的泪水,夺眶而出,这个有着热血激昂的梦想的年轻人,此时已经是激动的不能自已! 冠军啊,欧洲之王! 到手了! 这不是做梦,也不是幻觉! 他的视线看向场边,在那里,联盟杯冠军奖杯安静的躺在那儿!等着真正的王者将她举起! 沸腾了。 现场沸腾了。 沃尔夫斯堡沸腾了。 遥远的中国大地,也是一片欢腾。 当主裁判韦伯吹响哨音,当那象征着全场比赛结束的三声哨响起来的时候,沃尔夫斯堡城大大小小的酒吧内沸腾了,人们将杯中酒抛洒空中! 在大街上,无数汽车停在那儿,猛按喇叭,所有的汽车,发出了震耳欲聋的鸣笛声,人们从车子里探出身子,振臂高呼! “万岁!” “冠军!冠军!我们是冠军!” “万岁,欧洲之王!” 在遥远的东方,中国大地。 无数的酒吧里,家里,网吧里,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 人们跳起来,拥抱在一起,有些人,年轻人中年人。上了年纪的人,流出了泪水,他们的激动不亚于身处遥远欧罗巴大陆的德意志人。 多少年了,多少年了,中国,终于出了一个世界级的球星! 他青春年少! 他意气风发! 他天生领袖! 他霸气狂飙! 沃尔夫斯堡是欧洲之王,沃尔夫斯堡的队长是中国人,他的名字叫做杨帆! 沃尔夫斯堡的庆祝场面和中国大地的欢呼声,和曼彻斯特城市球场的庆祝连成了一片。欢呼的声音海啸一般爆发了。 整个曼彻斯特城市球场就是沸腾的海洋,在这里的沃尔夫斯堡球迷感觉他们是最幸福的!因为他们在现场目睹了这一切的发生!见证了这伟大的历史瞬间。 沃尔夫斯堡队的球员们在球场上狂奔欢呼语无伦次的接受采访。 媒体们仿佛是围着奶油蛋糕打转的苍蝇,他们将沃尔夫斯堡队的球员团团围住,摄像机照相机话筒纷纷伸上前去。 在这一刻,沃尔夫斯堡的每一个球员都是焦点,都是采访对象,他们的嘴巴里说出来的话,第二天都很出现在报纸上,为球迷和观众津津乐道。 杨帆作为沃尔夫斯堡的队长,作为这支球队的领袖,作为在决赛中上演了大四喜的好戏的球星,作为沃尔夫斯堡的夺冠最大功臣,作为联盟杯历史上最伟大的射手! 毫无疑问,他就是这最美味的蛋糕的顶端的那颗樱桃,最是吸引这些记者。 此时,年轻的中国球星的身边围了数量最多的媒体。 ※※※※※※※ “杨帆先生!杨帆先生!能接受一个简单的采访吗?” “杨,祝贺你,祝贺你赢得联盟杯冠军。” “杨,祝贺你拿到了球队赛季第二座冠军奖杯,祝贺你。” “夺冠的感觉如何?杨。” 咔嚓咔嚓咔嚓咔嚓! 相机的闪光灯闪烁如白昼。 “简直爽的不能再爽了!哈哈!”杨帆放声大笑,这时候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周围的闪光灯闪烁,让他不禁闭上眼睛,但是,他很享受这感觉。 我们现在是欧洲之王了! 尽管联盟杯的含金量和影响力无法和欧洲冠军杯相提并论,但是,对于这个时候的杨帆以及沃尔夫斯堡来说,这座冠军奖杯带来的喜悦感,是无法形容的! 杨帆并没有停下脚步接受采访,他要和自己的队友们一起庆祝。 记者们并没有放过他,他们跟着他。 杨帆走到哪儿,身边都会跟着一大群扛着摄像机,端着照相机,手持话筒地记者们。 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