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次相遇  (第2/2页)
”于善指着冰柜里那个一毛钱的冰袋。    睁大了眼珠子的于善总是那么可爱,让人欢喜开心。但他对一毛钱冰袋的钟爱程度如此之深,可能和长大后太过热血的性格有关,需要冰凉一下。    啃着冰袋、揣着太阳花籽、背着书包、乘着阳光、三五好友一起玩走在回家的田间小路。    “你们看,我家冒烟了。”一起同行的女同学高兴的喊出来,每次也都是她第一个喊出来,这是房子建在村子前头的好处吧,总能在很远的地方一眼就能看到家的模样。    而听到“冒烟”的好吃佬于善,两条腿就来了劲,跳水沟、跨田埂的一路狂奔乱跳,不一会儿和同学拉开了一两百米,每次都这么较真。    “我家也冒烟了,我家也冒烟了。”于善欢喜的跳起来指着自家烟囱方向朝同学们喊道,想想回家就能吃到热腾腾的饭,心里美滋滋的。    “冒烟”,是家的味道。    “mama,我回来了。”于善一进院子就喊起来。    “善善回来啦,等会就吃饭。”在厨房忙活的mama应道。    “哦。”于善边说边掏出太阳花籽撒在花台的土上,而后将每天早上的洗脸水倒到花台上,第二年就会有更多更红的太阳花争相斗艳起来。    有小伙伴的时候就是土匪,飞天武功;没有小伙伴的时候于善总是呆呆傻傻的,就像此刻,盯着太阳花入了迷,总想亲眼看到花苞慢慢盛开的样子。    “老于吃饭了,善善过来帮mama端菜。”mama大声的喊道,毕竟房子又多又大,随便一个厨房都有一百多平。    第一个菜:蒸腌泥鳅    这道菜恐怕没有人吃过,让时光倒回到几个星期前某个晚上。    “善善,跟不跟爸爸去逮泥鳅?”善善妈去了娘家学早点手艺,这段时间一直是父子俩生活在一起,这晚天气比较凉快,月亮也是格外的圆,躺在楼顶平台上的爸爸总想晚上带着善善去做点什么有意思的事,这不就想到了可以逮点泥鳅黄鳝做菜吃。    “跟。”善善糊里糊涂的回答。    “那赶紧起来穿衣服。”    “干嘛?”说了一个跟字就要起来穿衣服,善善不懂。    “逮泥鳅去啊。”    “现在啊?”    “赶紧起来,过会泥鳅黄鳝都回家睡觉了,就逮不到了。”    不知什么缘故,也超出了善善爸的预想,那几晚逮了超多的泥鳅黄鳝回来,怎么吃都吃不完,只好腌着晒干,也就有了这道绝世美味“蒸腌泥鳅”。    第二个菜:青椒爆炒河虾    第三个菜:红烧韭菜瓠子    第四个菜:蒸鸡蛋    第五个菜:丝瓜汤    老规矩,爸爸饭前拔根烟,于善则总是抢着把最上面一层带有香葱的蒸鸡蛋吃完后再吃饭吃菜,生怕让爸妈吃了一口他最喜欢吃的。    “善善,多吃点虾。”爸爸用勺子舀了一大勺放进于善的碗里。    “爸爸,这是哪里搞的啊?”于善睁大了眼珠子问。    “这是爸爸刚刚在荷塘里捞的河虾,直接连壳吃。”爸爸每次都会被问问题的善善给萌到,那么的天真灿烂。    “今天这个河虾好,刚一放锅里就变得红通通的。”更喜欢腌泥鳅的mama边吃边说。    “要是有点酒那就赞都不认得赞了。”因为身体原因早已戒酒的爸爸扔掉烟头,就着几个腌泥鳅扒拉了一大口饭。    “老于,城里的门面房租好了吗?”mama问道。    “和房东谈好了,明天去把合同签了,就差不多了。”爸爸总是把一件很重要的决定平静的说出来,让家人不cao心。    “那什么时候走呢?”    “尽量搞快点,下个星期找辆“小飞虎”搬家去城里。善善,去帮爸爸盛碗饭来。”善善爸在家总是吃饭最快的那个,吃两口菜能搞定大半碗饭。    善善放下碗筷屁颠屁颠的跑去厨房。    进城?为什么?做什么?    老于很清楚自己的选择,因为小时候家里穷读书读到三年级就辍学了,那个年代流行不读书就去拜师学艺,所以老于在老老于的安排下跟了一位瓦匠师傅学手艺。    瓦匠这一行一般人要学三年才能入门,老于三个月就学出山开始独当一面,也许是天赋,也许是努力。    随后十几岁的老于开始去外面的世界闯,没过几年就拉起了一个建筑队,开始接小的工程项目,像铁路桥涵、水渠、马路等,意气风发。    后来接了一个相当大的基建项目,如期完工却赔了不少钱,究其原因是老于身边没有一个会做事的读书人帮他对接政府、算账、处理各种事务,全部由老于一人去做,小的项目还可以搞定,一旦遇到大项目,只能是赔了钱又累坏了身体。    没办法,老于选择了回老家结婚、养身体,把手里积攒的几万块全部用来盖了三层漂亮的楼房。虽然在同乡眼里是很有名的师傅,很远村子的人都会慕名来请老于的建筑队去盖房子,可是身体、性格、家庭、实力、团队都无法提供让他再次去外面世界闯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