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八、蔡家子弟  (第1/2页)
    夫家姓赵,自家姓李……    周铨此时已经有些糊涂了,从种种迹象来判断,眼前女郎,应当就是李清照。可是问她是不是易安居士,她否认了,又拿《夏日绝句》来试探她,她仍然否认自己是作者。    周铨翻了一下眼,反正自己此身只不过十五岁,干脆直接问,也不怕被误会是登徒子。    “娘子闺名,可是清照二字?”    赵娘子倒不羞涩,落落大方点头:“是吾!”    没错了,这位赵娘子,果然就是李清照!    “小郎君可否告知,那首绝句,究竟是何人所作?”李清照又问道。    周铨很想告诉她,刚才那首绝句,就是她自己所作,但这个时候,他算是明白过来了。    此时此刻,李清照还未曾自号易安居士,也没有经历靖康之变,当然未能写出那首绝句来。    换言之,自己在原作者面前,抄了原作者的诗,然后还静静地装了个某。    “小子实是不知,因为听闻过赵娘子博学****之名,所以才向赵娘子求教。”任周铨面皮浑厚,也不好意思在李清照面前冒充是这首绝句的作者,因此只能勉强搪塞过去。    “可惜,可惜……若知其人是谁,再去寻他的墨宝诗篇,那就好了!”李清照无限憧憬地道。    对此,周铨只能仰首望天了。    很快,李清照就回过神,把注意力集中在师师身上。    问了师师是否读了诗书,考了师师几句诗词,又问师师可曾练习过书法……总之,周铨反倒成了被遗望的路人。    师师此时的眼中,也闪着小星星。    这可是李清照!要知道,李清照词女之名,在京师文化界当中,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至少师师自己,就学唱过李清照好几首长短句。    “此女聪慧,可授我生平所学……可惜,可惜。”良久之后,李清照才结束话题,心中暗想。    李清照已经嫁与赵明诚十载,并无所出,虽然夫妇之间还算琴瑟和谐,但此事一直是李清照的一块心病,因此对于聪明的孩童,她内心深处有着一种喜欢。而且她博学多才,平生所学,男子不及,也想着将之教授给别的女子。    若她能长时间留在京师,必然会想法子引师师为弟子,可她此次从青州归来堂回到京师,乃是随其婆婆郭老夫人来有要事,事情办完之后,就要回青州去。    因此,她也只能将惋惜放在心中。    “今日喜得一小友,我轿中有书二卷,且付于你,好生读书。”李清照自轿内取出两卷书册来,将之交到师师手中。    原本要去接这两册书的周铨,顿时尴尬:原来这小友,是师师而非自己啊。    赠书与师师之后,李清照便觉意兴阑珊,将轿帘放下,吩咐回去。但就在轿帘放下的一瞬,她看到远处,似乎有一个熟人身影闪动。    “那是……蔡家子弟?”李清照心中顿时一凛。    蔡家自然是蔡京家,此时蔡京虽然被贬在杭州,但是一直有传闻,他将会起复。李清照来到京城已经有几日了,也打听到这个事情。    她此次随婆婆来,是为了替已故的公爹赵挺之恢复追赠之事。赵挺之曾阿复蔡京,后又与蔡京反目争权,在赵挺之死后,蔡京指使人攻讦,赵挺之被追夺官职,就连其子弟,也不许出仕和居于京中。    李清照之夫赵明诚,此时赋闲于家,便因于此。她婆婆郭太夫人为人精明,颇有谋略,此前多方活动,如今更是乘着蔡京被贬的良机,亲自回到京师,拜访故旧,cao持此事。    目送李清照离开,周铨走了几步,突然间顿时叫道:“哎呀,我可真蠢!”    确实蠢了,李清照虽然已嫁为人妇,可是在京城文化界里,仍然是鼎鼎大名的人物。方才是一个打广告的好机会,若是能拉着李清照写那么一首夸赞冰棍的词,再使人将之传入青楼勾栏,冰棍的销量,当会增长一倍!    眼珠转了一转,周铨嘿嘿笑着看向师师,错过了这次没关系,从李清照方才对师师的态度来看,只要派出师师,总有机会的。    师师突然觉得身上有些发凉,抬头看了看,艳阳高照,还是大热天啊。    李清照的轿子远去,方才被她认出的那个身影,却慢慢晃了过来。    此人拦住李宝的去路,含笑问道:“你这里卖的是何物?”    “冰棍。”李宝硬梆梆地回应道。    “拿来我看看。”那人道。    那人身边,跟着有十余个人,看模样都是儒生,一个个脸带戏谑之意。周铨见他们模样,就知道这伙人不好惹,若真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