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五章 清醒 (第1/2页)
必须承认,兆庆也是典型。 虽然他这个典型的成色比步鑫生要差远了,影响仅限于京郊的一县之地。 他的一举一动,能牵扯到的范围更少,只有一个乡和附近的几个村子。 但是,这样的典型也是典型。 说到底,只要人出了名,有了荣誉,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就相差无几。 这不,随着村子和厂子越办越好,兆庆的应酬也越来越多。 首先,他要帮着林书记撑体面,时不时就得接受县报采访,或是去县里参加会议、作报告。 其次,乡里的领导们也要来参观,时常要下基层来进行工作指导。 此外,还有不少村子要来学习,或是邀请兆庆去传授管理经验、致富心得的。 而这样的声望,这样的热闹,这样的宾客纷至,是龙口村从未有过的。 自然从上到下,人人振奋,与有荣焉。 就像海盐衬衫厂的全体职工曾以步鑫生为荣一样,他们也把兆庆当成了龙口村的脸面。 尤其是安书记,那叫一个高兴,真比他自己露脸都美。 为什么?因为他这把子岁数,还能干几年啊? 没什么比看见小辈儿有出息,让他更欣慰的事儿了。 真要是兆庆能获准入了党,他不就后继有人了吗? 村书记的宝座也就能名正言顺传给女婿了。 就这样,龙口村的全村人都陷入一种为名所惑、心绪混乱的境地里。 连工厂的人都有点飘忽,导致工作状态不那么踏实了。 不过幸好和步鑫生不一样。 面对这样的烈火烹油和花团锦簇,兆庆本人却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 他不但按照父亲的话,真的做到了荣辱不惊。 反倒还找了个时间,好好规劝上了自己的老丈杆子。 “爸,别人不清楚,您还不清楚啊?咱们的“典型”,那就跟走马灯似的。往往兴也一时,败也一时,说过气儿就过气儿了。” “何况上面为什么给我这个荣誉啊,还不因为咱们厂子的利润在托着吗?我要天天都去忙和这些虚头巴脑的事,正事全耽搁了,那厂子还能好啊?” “厂子要办不好,那可就麻烦大了。您看到时候还有谁搭理咱们?就连咱们村自己的人,一到年底发现没钱分了,也得骂娘。” “所以啊,说一千道一万,什么典型都是虚的。最重要的还是把咱厂办好啊。这才是咱们整个村子的根基,咱们所有人过好日子的基础,甚至事关咱们村的未来发展。您得帮我啊,不能让这种情况再恶性发展下去了……” 得,这一番话,总算把安书记给说明白了,他也赞成。 “对对对,再这样下去,可能企业你就没办法管了。其他的人哪行啊?那早晚出问题。” 只是安书记虽然琢磨过味儿来了,可到底该怎么办,他可没招儿。 人际关系上的事儿最麻烦,他脑子里完全是一团浆糊。 好在兆庆已经想好了应对办法。 他的意见就是订出一个接待的规格标准来,好让村干部门一起帮忙分担接待任务。 如果是县里的林书记有事,兆庆一定得亲自出面应酬。 这个没办法,因为他和洪衍武不一样,没法做到闷头发大财。 去年厂子面临政策管控,还是靠林书记保驾护航才有了优惠的税率,而且白得了一笔无抵押贷款。 所以无论是为了这份人情,还是为了今后的发展,他都得不打折扣的让林书记满意。 可乡镇级别的领导就不一定了,兆庆觉得自己只需要露个面就行了。 具体的接待任务和工作,安书记完全可以代劳。 毕竟名义上他才是一村之主,也不算怠慢。 而且其实说破了,中午那顿饭才是关键。 乡里领导下基层说是为公事,其实还不是吃大户、打秋风来了? 只要不怕花钱,把这顿酒陪好了,再带点东西回去,应该就能让他们满意了。 最后对于其他村子来的人,最简单。 兆庆会抽空录一盘讲话的磁带,刊印一些资料,然后就交给其他干部去应付了。 来学习的可以安排他们参观工厂,奉送一本资料。 至于去传授管理经验、致富心得的要求一律拒绝。 真遇着不依不饶的,干脆就把磁带给他,让他们带回去自己放录音。 还甭说,有了这“上中下”分三档的对策之后,情况确实大大好转。 兆庆的压力是大大减轻啊,他又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实际的工作上了。 工厂的生产和人心也随之逐渐稳定。 只不过这事儿到这儿还不会就这么轻易的完美解决。 因为人身上存在着两个劣根,一个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另一个就是仇富情结。 像兆庆这么区别对待,有的心胸狭窄的人,心里可就不是味儿了。 村里的比乡里,乡里的比县里。怎么都有不满意的地方。 于是慢慢的,兆庆这个典型还有龙口村,都开始被人诟病。 有人说他们的成绩是假的,所以不愿意接待外客。 有人说他们太势利眼,净看人下菜碟。 还有人说他们自高自大,牛气冲天。 稍有点成绩,巴结上了县领导,就不把乡里的、村里的干部放在眼里了。 总之,酸话四起啊,十里八乡议论纷纷。 但这还算好的,除此之外,还有个副作用是让兆庆绝对接受不了的。 那就是接待酒宴太勤了。 他倒是不怕乡里的干部吃,关键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负责接待的人受不了啊。 就为了陪乡里的干部,安书记有一回连着喝了三天,人都喝到医院去了。 要不是村里已经买了汽车,送医院洗胃及时,弄不好就出大事儿了。 为这事,兆庆都挨他爹大耳刮子了。 允泰骂他混蛋,居然拿老丈人当挡箭牌。 说安书记也是五十岁的人了,能受得了天天这么喝吗? 那兆庆一下就急眼了。 所以接待对策,他再次做了调整。 他跟村里说好了,除了乡里干部,其他访客一律不再管饭,资料和磁带也要收钱。 至于陪酒呢,他也想了辙。 既然安书记喝酒喝进医院的事已经宣扬出去了,那再接待乡里干部,索性让安书记就以喝出了毛病当借口,请别人代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