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剑证道_七百二十四 我心光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七百二十四 我心光明 (第2/2页)

宸似乎也听出些不一样的东西,于是问道:“师父,你刚才所说,弟子深以为然,可这里面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师父,你当初说过,任何人的内心也必须有一个归宿,若是没有了这个归宿,这个人也就没有了人生的方向。既然如此,我们这些人平时又究竟应该忠诚于谁呢?又如何找到归宿呢?弟子以为,若只忠于宗门的话,我们这些人很可能会被宗门的个别人所利用,宗门也可能会行不义之举!可若是只忠于博州,忠于天下的话,我们又根本没有了取舍进退之道,成了宗门的叛逆。还有,若是我们完全不知道忠于谁,我们又根本无法行事,甚至还会因为找不到忠诚的方向而崩溃。”

    陈子瑞听了叶季宸这些话,眼前一亮,自己这个书呆子徒弟居然能提出这么深刻的问题,也着实欣慰,于是,陈子瑞连忙说道:“季宸,你的这个问题提的很好。不但修仙界如此,凡间也是如此。就比如,如果一个人只诚忠于某个君主,那君主与民众的利益往往是相对立的;忠于君主,民众的利益又如何保证呢?所以说,只懂得忠君的忠臣不能够完全称之谓忠臣。同理,如果你只忠于民,那民众又是一盘散沙,多数民众又都容易自私自利,你忠于这些民众,民众就会无限的索取,且民众又根本没办法聚集起来抵御外来势力的侵略,这个国家也很可能在短期之内也就不复存在了。所以说,不论你忠于谁,都有偏差!”

    陈子瑞说完这些,猛然又想起当初何思圣让刘若虚回答宗门与与家族问题如何处理的事情了。现在,陈子瑞的心里突然又有了一种明悟,

    一会儿之后,陈子瑞这才发自内心的嘿嘿一笑,喝了口灵茶,说道:“江逸,月梅,季宸,你们说一下,在我刚才所说这种情况下,你们究竟应该忠于谁才对呢?”

    三个徒弟听罢,面面相觑,也实在无可奈何,因为,这个问题根本就没办法很好的解答。

    陈子瑞却哈哈大笑,然后说道:“天从一中分造化,人于心中起经纶!忠于国家也好,忠于君主也罢!这个所谓的忠心,关键还是在这个心上,一个人只有可以面对自己内心,那在任何制度之下,都不会乱了分寸。这人生之中最难得的就是面对自己,你要永远忠于自己的这个内心,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有良心才行。一个人只有一日三省,当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又更要诚心正意,一个人也只有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永远恐惧自己内心,又知道因果存身的的道理,才能够做好官,也才能够执政行权。因为,只有这个找到自己内心的人,才不会犯错。一旦某个人能够面对自己的时候,那君主一旦出现了什么私心,这个人就会理所当然就会忠诚于民;当国家出现大问题的时候,他又会忠于整个社稷了。并且,他在做所有一切事情的时候也都是游刃有余。这样的人也才能无往而不胜。而这种人,在外人看来,他时而忠于社稷,时而忠于民众,似乎有些圆滑,但这些人却永远不失方寸,堪任大事。”

    三名弟子一听,皆豁然开朗。

    也是,只要一个人内心光明,才能够所作所为,只有他自己永远明白了自己究竟是谁,做事情的时候才能无滞碍。人一旦到了这种境界,即便遇到再大的诱惑,这些诱惑在他眼里也不过是一缕清风。

    同理,若一个人的内心不够光明,那这个人自然就会被外物所愚弄,甚至这些人还会追求无尽的追求权力,财富等等外物,它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用这些外物来填补他那个空虚的内心。

    三名弟子现在方才明白,怪不得枯荣门当初一定要把长老堂作为宗门的重中之重,怪不得枯荣门一直提倡要有真学问,打压假道学。并且,枯荣门内部还时时论道。宗门之所以如此做,就是要让每一个枯荣门的弟子能够时时面对本心,让他们这些人能找到自己光明的所在。

    而某个人一旦找到了这个真心,他的人生就已经有了十足的意义,且不论这个人富贵贫贱,也不论前方荆棘险途,只要他有了兴明之心,他都不会再走偏路了。

    到了此时,三名弟子心中暗自感叹,今生能有陈子瑞这个师父,赚大发了。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枯荣门两百余年经营,积贤才,固根本,但枯荣门却也无法回避因发展而带来的阵痛。薄州在巨大的外部压力下,人心思变。聚心门,流云派,枯荣门又将何去何从?请看下卷,亢龙有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