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三十二章 朝堂 (第2/2页)
闻秦叔宝的话,顿时议论纷纷。长孙无忌不由得看了看长孙冲。父子俩对视一眼,彼此都是懵逼状态。这将军府那一夜清除的人都是各家派到将军府去的卧底。秦琼好手段,一个不留了,如今怎么就整出个十万火急的军情来了? 如果是十万火急的军情,那等在宫门口的那人真的是禀告军情的么?可是禀告军情之人对自己为何忽然起了杀意? 长孙无忌一时想不明白,却听见清朗的声音响起:“启禀陛下,臣亦有军情禀告。” 说这话的人正是年轻的太子李承乾。李世民微微蹙眉,问:“太子有什么军情禀告?” “启禀陛下,臣也抓到了几个jianian细,牵出了大案子。估计秦大将军十万火急赶来,指不定也与儿臣是同一件了。”太子朗声说,然后将奏折递了上去。 秦叔宝感激地看了太子一眼,便继续禀告道:“回禀陛下,臣正因引出大案子,又事关北方边境和京城安危,这才火急火燎来启奏陛下。” “好。那我便先瞧瞧大将军与太子的奏折。”李世民顺了台阶往下,便将奏折看了。 两份奏折写得很简单。秦叔宝的奏折上写了府中发现了一名jianian细,是为盗而来,这本是普通盗窃案,但因另一人的到来,此案件牵扯出了这盗贼的另一重身份,以及突厥与梁师都的协商结盟。而这到来的另一人便是弘农杨氏阿芝。 太子的奏折里则是说去年人牙子事件里牵扯的一些相关人员,太子仔细审查后发现了多名jianian细,并寻着这些jianian细摸查,找出了这些jianian细最近在长安活动频繁,恐有大规模动作。前几日,又截获了几封信件,全是长安城的舆图,而这几人有军中的将领。太子认为此事事关重大,不得不报告。 李世民看到这两份儿奏折,不由得看了看秦叔宝,问:“杨氏阿芝如何在京城?她不是在弘农杨氏照顾蜀王吗?” “陛下,杨氏阿芝九死一生来到长安,至于为何而来,臣不曾打听。她说有重大军情向陛下禀告,臣不敢隐瞒。”秦叔宝语气依旧平静。 “大将军,你怎么知道那一定是杨氏阿芝?不明身份之人,你也敢带进朝堂?”长孙无忌问。 “齐国公多虑了。莫说她出示了身份铭牌,就算她不出示,普天之下,能有她那样气度的女童,我想没有第二个。”秦叔宝缓缓地说。 李世民听闻是杨氏阿芝前来,心里竟是一动,莫名觉得喜悦。这一则是因对这女娃甚为好奇,二则是想到这女娃与恪儿感情甚笃,她到来的话,恪儿的事定然是有转机。 “大将军什么时候也靠直觉来说话了?”长孙无忌反驳。 大臣们议论:“这样是不太妥,万一是歹人冒充的呢。” “就是,这杨氏六房可还没入长安。这杨氏阿芝擅自入长安也于理不合。”又有人说。 李世民懒得听他们废话,径直道:“快传杨氏阿芝觐见。” “陛下,使不得啊。”侯君集连忙说,“不知此人是真是假。恐对陛下不利呀。” “满朝文武,身经百战,还怕一个黄毛丫头?”秦叔宝反驳。 太子随后附和:“是啊。这朝堂上可有不少武功卓绝之人,再者,陛下功夫也不弱呀。” “各位莫要议论,宣杨氏阿芝前来。”李世民挥了挥手。 众人不再说话,长孙无忌心里却是有些不安。若是外面的人将这杨氏阿芝弄死了,这边厢要追查起来,若是查到长孙一族的头上,岂不是说长孙一族也是jianian细。 就算没证据,这陛下一旦怀疑了,长孙一族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长孙无忌只觉得脑门上的汗涔涔下,背脊一阵阵发凉。怀着同样心事的还有长孙冲,他先前交代的是“神不知鬼不觉,做得干净利落”,如今要真是将这杨氏阿芝灭了,这事还真就复杂起来了。 众人各自心怀鬼胎,又各自都期待瞧一瞧杨氏阿芝到底是怎样一番惊才卓卓。 朝堂上很静,只有屋外的鸣蝉在不遗余力地叫着,预示着夏季马上就来临了。 过一会儿,魏征忽然便上前一步,道:“陛下,杨氏阿芝来此,还有好一会儿,趁此时,臣想向陛下进言。” “嗯,你说。”李世民耐着性子。 “恕臣直言,蜀王弹劾案,陛下得拿出方案来。可不能因他是你的儿子,就这么无限期地拖着。”魏征径直说。 “魏爱卿,前些时候,我已说过,蜀王遇刺,在弘农杨氏生死未卜。此番情况下,还如何审理这弹劾案?”李世民继续耐着性子解释。 “即便蜀王遇刺不能来长安,但人证、物证俱在,还请陛下早日下了定夺。”魏征朗声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