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春风不度玉门关(二合一章节) (第3/3页)
。
原来不是他们之前以为的马贼,而是回鹘汗国的军士,可没听说朝廷要与回鹘打仗啊? 回鹘人为什么要挑起冲突? 遭了!突然,王四反应过来,刚才以为是马贼袭击,所以他们未点燃烽火! 可如果是回鹘要与朝廷打仗的话,那就说明这只是一支回鹘人的前锋小队。 真正的回鹘大军说不定正在后方,此刻正在向着此地赶来! 而他们未点燃狼烟的下场是什么,王四用屁股都能想到,后方夏军一无所知,没有防备的情况下阳关很可能会失守! 想到这种可怕的后果,王四瞬间冷汗直流。 这要是让朝廷知道了因为他们的失误而导致阳关失守的话,他们的家人恐怕会遭到朝廷的清算追责吧! 想到此处的王四向着周围的同伴看了看,发现众人的表情都与他差不多。 显然王四能想到的事情,其他同伴也想到一处了。 唉!造孽啊! …… 天色将晚,星星火把照亮的双堡子如同白昼一般。 大金英亲王完颜纲,披甲持鞭走在土黄色的城头上,借着月光,rou眼可见,城头上那斑斑暗红色的血迹。 随手抚摸过冰冷的女墙,完颜纲嘴唇吟唱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感染着完颜纲的心情。 完颜纲收回手掌,问身后的一众回鹘将校道:“此地就是古玉门关吧?” 身后陪同的回鹘大汗完颜巴尔术此刻回应道:“回告亲王,此地正是汉唐之时的玉门关。 自唐末五代初,河西与中原失去联系后,此关战略位置便逐渐没落。 由安西唐军与吐蕃几经争夺,最后唐与吐蕃在河西两败俱伤,由我先祖所得,更后来便被党项夺了去。 由此党项为防备我等西域之敌,便将玉门关向后移至肃州境内。 如此沙州境内之剩阳关一座关城了。” 完颜纲如此之问,正是因为玉门关在五代宋初时,已经从唐时玉门关迁移至后方四百里外的酒泉城西了。 现今的玉门关就在酒泉城西面七十至一百里的嘉峪关黑山之地。 因黑山山系走廊北山部分,山体平地拔起,横亘于走廊平原之上,相对高度一般两百至五百米。 山体南部有一条东西延伸的天然峡谷,长约二十里,宽八十至一百二米,南北两侧山岩壁立,陡不可上,形势险峻,今名石关峡或水关峡。 峡内有大道,可通车马,成为当下由酒泉西出的要道。 峡中还有一股名为红柳沟的泉水由西向东流去,泉水自南北两山崖间渗出,汇为水流,遂为穿越石关峡的沿途行旅提供了良好的补给水源。 古代在干旱戈壁地区军队行进,沿途人畜水源补给是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由肃州西行一日、可得到红柳沟泉水的补给,因而石关峡也就成为十分理想的战略通道。 石关峡东端距酒泉七十五里许,西端距酒泉约九十五里。 如此与酒泉相近的距离,玉门关便可依借酒泉为大后方,永无后顾之忧,成为一座固若金汤的关城! 北宋曾在乾德四年派遣行勤等人赴西域求法,使团中一位僧人曾行记道: “在灵州西行二十日至甘州,是汗王。又西行五日至肃州。又西行一日至玉门关。” 书中所记,由此可见行勤等由肃州一日可抵玉门关。 一日行程一般在百里以内,由此表明此时玉门关已东移到今酒泉城西不出百里的地方,就位于今嘉峪关市界内。 而新的玉门关离古玉门关所在安西县双塔堡有四百里的距离。 听到完颜巴尔术的解释,完颜纲随即点头道:“败落的古玉门关防不住西面之敌,所以夏国只能将玉门东迁。 不过古玉门挡不住以往之敌,那他今日的新玉门一样也挡不住我大军!” 说罢,完颜纲反身扶墙,向着辽阔无迹的西边看去。 只见苍茫的黄沙大地大,一支延绵数十里不绝,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大军,如同火龙一般气势雄伟壮观! 金军十多万大军蜿蜒绵亘,震撼山河大地,向着东方挺进! 完颜纲张开双臂,闭眼迎风,感受着迎面扑来的冲天杀气! 享受着十多万大军行军时让大地的震动美妙!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