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六二四章 太顺了 (第2/3页)
转内阁大学士,长远不说,刘瑾当政时刘宇便是例子。 刘宇当时是以吏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不多久就被张彩取代他吏部尚书的职位,而今天同样一幕出现在沈溪身上。 刘宇入阁,只是刘瑾对刘宇的一种“补偿”,毕竟刘宇除了贿赂刘瑾舍得花银子外,在办事能力跟张彩相差十万八千里,刘瑾为彻底掌握吏部,只能让刘宇去内阁当个闲差。 但今天的沈溪情况并非如此。 沈溪进了内阁,甚至可以压住梁储和靳贵,因为二人在朝中的声望以及资历都不及沈溪,就算刚致仕的谢迁都都压不住,更何况是继任者? 沈溪出宫后,事情就算是彻底定了下来,朱厚照暂时没打算找人取代沈溪吏部尚书的职位,或者说,朱厚照让沈溪挂内阁大学士的名头,更像是为以后做准备。 或许连朱厚照自己都没想过,沈溪是朝中唯一可以跳过内阁顺位之人,只要沈溪入阁,在大事上基本都要听从沈溪的意见,沈溪的意见甚至可说是决定性意见。 …… …… 英国公府宅。 这两天张懋刚跟孙子张仑促膝长谈一番,让张仑入职前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如此一来算是正式确定由张仑承袭英国公爵位。 张懋无比宽慰,不过随即传来消息,说沈溪卸任兵部尚书,以吏部尚书职入阁,让张懋心中一沉。 跟夏儒下棋时,他有些心不在焉,完全不复以往洒脱自如的模样。 “公爷是在想沈之厚的事情?” 夏儒对张懋非常了解,不由问道。 张懋将棋子放下,叹道:“这不很明显吗,以后内阁和六部事务,还有都督府事,基本都要出于之厚号令,怎能让老朽不担心?” 张懋本以为张仑在都督府内已站稳脚跟,但他现在却怕沈溪横插一腿。 沈溪入阁前,他的担心还没那么强烈,毕竟沈溪是吏部和兵部尚书,属于执行层,没有到决策层,就算手头权力再大,对皇帝影响再厉害,依然要受内阁和司礼监钳制。 一转眼情况就不同了,沈溪入阁,这意味着他既制定规矩,还能亲身参与比赛,甚至自己为自己做裁判。 如此一来,沈溪基本立于不败之地。 “之厚并不是都督府中人……” 夏儒提了一嘴。 张懋叹道:“是与不是有何区别?他如今贵为国公,跟老朽身份一样……他连内阁大学士都能兼领,掌都督府事有何难?” 夏儒继续摇头:“内阁中他排位最末,应该掌控不了局势。” 张懋无奈道:“你没看懂陛下走这步棋的目的……陛下下旨让内阁凡遇大事跟之厚商议,跟过去一年的谢于乔,有何区别?” 夏儒一怔,瞬间便想明白问题关键所在。 过去一年时间里,谢迁身为首辅大臣,也只是在碰到大事的时候才过问,小事完全交给其他几名阁臣处理。 这并不影响谢迁对朝局的把控。 而沈溪的情况,跟谢迁何其相似! 且沈溪还是吏部尚书,掌控着朝中官员的升迁,兵部事务又不得不仰仗沈溪,军中上下对沈溪更是无比拜服…… 一切的一切,都显示都督府以后难逃沈溪掌控。 …… …… 沈溪入阁,在朝中掀起巨大的波澜,但到最后却平平稳稳放下。 有看法的人虽多,但想朝廷提出反对意见的根本一个都没有。 反倒是沈溪自己到皇宫跟皇帝请辞内阁大学士,旁人却连一份上奏都没,更别说是去死谏或者跑到沈溪府上闹事。 好像大家都能接受这样的结果……沈溪以卸任兵部尚书作为代价,换得入阁的机会。 “……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到底有先例可循。”李在拜会沈溪时,直接说出自己的看法。 正如李所言,以大学士兼任吏部尚书的情况在大明发生过多次,比沈溪身兼吏部和兵部这两部尚书要常见许多,就连最挑剔的谏官都挑不出毛病来。 不过随即李补充,“但若长久你还挂着吏部尚书正职,那时朝中就会有很多反对声音。” 沈溪接待李是在谢迁位于长安街的小院,谢迁离开京城时,把小院交给沈溪,不过谢迁的口吻,这小院只是暂时租给沈溪,随时都可能被收回。 沈溪给李倒了杯茶,问道:“那为何不能是我挂吏部尚书职,兼内阁的差事呢?” “呵呵,随你怎么说,关键要看言官清流怎么说。”李笑着,就像是等着看热闹,完全没把眼前的事看得多严重。 谢迁走后,李轻松了许多,朝野内不再需要诸多拘束,没事可以到沈溪这里喝杯茶,闲聊几句。 沈溪没谢迁那么死板,也没杨廷和那么苛刻。 沈溪平时看起来很严肃,但性格很随和,尤其对朋友,而李恰恰是沈溪在朝中结下的不多的朋友之一。 沈溪苦笑道:“看来这阁臣,还不如兵部尚书好当呢。” 二人言笑间,完全没有感到压抑,说到朝廷大事,也是用轻松的口吻说出来。 李根本不把沈溪当作权倾朝野的大臣,别人对沈溪不了解,李对沈溪非常熟悉,他很清楚沈溪从不摆什么架子,有事可以当面说,反而是面对谢迁、杨廷和、梁储这些人时,李有一种压抑的感觉。 “你到内阁履职了吗?”李问道。 沈溪摇摇头:“没有,不知该如何面对叔厚和充遂呢……” 李宽慰道:“叔厚和充遂都不是外人,以前你们在詹事府时便合作无间,现在不过是重新聚首罢了……这样也好,以后朝廷内有何事你们也能好好商量,有没有觉得朝堂比以前更加雅致?” “雅致?” 沈溪不由皱眉。 李笑着点头:“不觉得吗?以前拘束的事太多,做什么都得瞻前顾后,现在总算轻松了……这几天工部衙门都显得很平和,秩序井然,上上下下都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沈溪大概理解李的说法,解除谢迁、杨廷和刻板严肃的桎梏后,工部衙门的工作环境变得轻松了。 不过沈溪这边体会并不深刻,毕竟吏部本来就是个严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