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〇四〇章 以政策换利益 (第1/3页)
张延龄要报复。 他没胆量弑君,只能惩戒那个令自己失势的人,此人便是沈溪。 因为之前所找的人并没有完成刺杀沈溪的任务,张延龄准备让宋老大出去找人,虽然宋老大是建昌侯府下人,但以前他曾做过山贼,后来做过牢,后来一直有一些市井江湖的关系,常为张延龄所用。 这次他让宋老大找的都是市井之徒,说起来跟建昌侯府以前豢养的打手相似。 让宋老大去找人后,张延龄很不甘心,不过当天已是除夕夜,张延龄刚从刑部大牢出来,疲惫不已,只能收拾心回房休息,哪怕只是抱着童子结发的黄脸婆睡觉,也好过继续当孤家寡人。 转眼便是大年初一。 这天早晨京城非常闹,大街上的积雪基本被清理出来,方便了朝中官员走亲访友互相问候拜年。 当天谢府门庭若市,来了一批又一批拜年的人。 刘瑾死后,朝中文官以谢迁为首,从刘瑾时代养成的一种氛围,那就是媚上,留在朝中的官员多少都有些势利眼,谁得势就往谁府上扎堆。 谢迁当天早晨接见几人,心里有些别扭,因为他想见的人却是伤愈回朝的沈溪。 但一直等到太阳升到半空,也没见沈溪的影,谢迁心想“臭小子不会是想让我去他府上拜年吧” 另一边,何鉴上午在府上见过几位拜年的朝官后,便到谢府来拜年,谢迁把何鉴请到书房,二人坐下来闲话。 何鉴道“从早晨开始,到现在都没闲着,现在又到于乔府上叨扰,于乔不会嫌弃吧” 谢迁打量何鉴,不解地问道“你一大早走访了多少府宅” 何鉴笑道“府上见的人不少,但若说出府门,你这里是第一家,而且是最后一家,眼看快要中午了,等喝口茶歇歇脚,便回去跟家里人团聚。” 谢迁点了点头,没说什么,不过心理上平衡了些。 何鉴道“之厚没来吧” “他” 谢迁冷笑不已,“你还说他是个守规矩的后生,看看如何到现在都没见到人当初要不是我提携,他还在翰苑中当个不起眼的芝麻官,过个几十年怕也只能当个侍讲,怎么可能像现在这般说起来还有些后悔。” 何鉴叹道“一早听说了些事,过来跟于乔你说说昨之厚入宫的具体事项你可有了解” 谢迁打量何鉴,问道“具体况从何处去问莫不是那小子去了你府宅” 何鉴笑道“之厚没去,不过德华倒是登门拜访过了。老朽跟他谈了很久,涉及昨面圣况详细跟我说了,昨之厚主动承揽募粮责任,今怕是闲不了” 谢迁皱眉道“为何我听说,户部已奉调出粮” “只是少部分吧。” 何鉴道,“只要数量不是很多,便不会伤及国本,于乔你对户部各粮仓看得那么严,陛下征调些粮食出来实属不易。” 谢迁瞪了何鉴一眼,没说什么。 何鉴又道“以德华之意,之厚应陛下,会在上元节前把西北军粮缺口给补上,至少需要几十万担粮食,这可不是笔小数目” “几十万担” 谢迁不屑一顾,“这么大的数字,他能凑出来莫不是他打算动地方粮仓的主意” 何鉴摇了摇头,不想跟谢迁争什么,只是脸上笑容依旧。 谢迁道“意思是说,今他已开始筹备京师内有不少商贾,今或许会聚首欢度新佳节,之厚或许会趁机去跟这些人商议纳粮之事” 何鉴摇头“之厚要做什么,老朽一概不知于乔,你就没派人过去看看” “我派人去看他作何” 谢迁脸色不善,“从他开始筹备西北这场仗,老夫就不打算跟他见面,免得他跟老夫游说你莫要再在我面前为他说好话。” 何鉴笑了笑道“之厚都没对你说,老朽跟你谈作何于乔,时候不早,老朽该回去用午饭,就不打扰你会客了。这不,下午还要入宫参加赐宴,空暇可不多了。” 说完何鉴起便要走,谢迁跟着站起来“不妨留下来一起用餐” 何鉴摇头“今乃新佳节,于乔你多跟家里人聚聚,年后朝中事不少,到时候有你忙的公是公,私是私,赐宴时遇到之厚莫要太过冷漠,再者若是之厚前来拜访,你也莫要将他拒之门外” 谢迁没好气地道“要他来啊以我看来,这小子早就不知什么是礼数,老夫现在很后悔将孙女嫁给他,瞧瞧他现在那德” 何鉴看出谢迁口是心非,不再跟他争辩,由谢迁相送下出了谢府,回家去了。 就在何鉴跟谢迁会面时,沈溪正在京师福建会馆接见各地方商会代表。 这时候的商会,跟后来大行其道的地方商会有所不同,地位不是很高,只是一种自发形成的同盟组织,并未形成有效的商业联络机制,显得很松散,不过因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商会有其存在的必要,互相间谈判也能增加不少筹码。 福建会馆内很是闹。 无论这些人是否支持沈溪关于工商税改革的新举措,到底是兵部尚书会见商贾,这已经是一种极大的礼遇,来的商贾比沈溪预期的要多许多,显然这些人都以能跟沈溪攀上关系为荣。 福建商会的代表,不是旁人正是宋小城。 宋小城曾是车马帮大当家,虽然后来车马帮解散,但在沈溪得势后,宋小城以福州和汀州为根基,把福建商会搞得有声有色,而且在所有商会中,闽商算是大明最具有代表的商贾组织,很多条例和内部运行法则,都被其他商会模仿和照搬,而其中大部分条款都是沈溪制定。 各地商会用的基本都是沈溪制定的规章制度,享受到种种便利,只是他们并不知晓始作俑者是谁,也不会领。 福建会馆二楼,宋小城一一为沈溪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