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在唐朝卖馒头  (第2/2页)
灾的食物被称为“公粥”;    最后一类则是花心思做成的甜品,如粟粥、乳粥、豆沙加糖粥等。    唐朝的主食还包括一些野生植物,如菰米、橡子、菱角等。    菰米一般被唐朝百姓称为雕胡(雕胡饭),它多生长在南方,一年成熟两次,可做稻米用。菰米虽是野生植物,却不会被人轻贱,它在杜甫、王维等人的诗中都有被提及,不仅用于穷人充饥,还用于鸡鸣鼎食之族的宴会。    橡子是果类食物,它易生长多丰收。《橡妪叹》中记载说它可作三冬粮食,它广泛分布于山区,多为贫穷百姓赖以生存的食物。菱角多生在在水乡,不仅能蒸煮成主食,还能做甜点食用,范围极广。    rou,主要羊rou,牛rou是不能吃的,吃牛rou犯法,猪rou吃的比较少,    蔬菜,现在经常吃的西红柿、土豆、辣椒,等蔬菜,在唐代,是没有的。不过,唐代普遍食用的蔬菜也有几十种,园圃种植,    现在咱们吃的比较多的家禽rou,鸡鸭鹅,那时候鸡鸭rou禽rou不算是rou。当时还有个比较有趣的事情。李世民为了防止御史巡查的时候加重各地的负担,便要求御史出巡不能吃rou。马周巡视各地的时候,每到一个地方,一定会要求给他鸡吃。有地方小官便告上京师。李世民对此的解释是,他只禁止御史吃rou,但是并没有禁止吃鸡,所以马周并没有犯错。
    唐朝渔猎风气很盛,钓鱼很常见,而且当时有道非常有名的菜——“切鲙”,其实就是当今的生鱼片。    所以,后世中国8大菜系,无数地方小菜系,在唐朝还没影呢。    炒菜在宋代才有。    周明准备早上做馒头,包子。    唐代有没有馒头,    答案是有的。    叫蒸饼。(凡是面粉类食物都统称饼。)    不过,唐代不知道酵母的用法。    蒸出来的蒸饼就是面疙瘩。    去面粉店买了两袋面粉回来。    面粉没有现代那么精细,雪白。    去糖店买了2斤红糖。    此前,在现代超市里买了一小包安琪酵母带到唐代。    早上,天不亮周明就起来,开始制作包子,馒头。    馒头是红糖馒头,包子是包韭菜(韭是唐朝常见蔬菜),羊rou馅,猪rou馅。    刚天亮。    周明就开始售卖包子和馒头了。    挂了一个木牌,木牌上写着,1文钱一个红糖蒸饼,或一个韭菜蒸饼。    2文钱,1个猪rou馅蒸饼,3文钱一个羊rou馅蒸饼。    唐代的一文钱相当的硬通货。    前面说到了,东市贵,西市富。    东市周围的坊,大多居住的是达官贵人。    消费层次趋向高端。    过了一会儿,一个大腹便便的商贾走了过来,说道,“5个羊rou馅蒸饼。”    周明说道,“好的。一共15文钱。”    商贾数了15个铜钱,递给周明。    周明接过,放进抽屉里。然后用竹夹子夹出5个羊rou馅,用油纸包好,递给商贾,说道,“5个羊rou馅,你拿好,欢迎再来。”    商贾接过,然后转身离开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