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六经我注  (第1/2页)
    众臣闻此言,齐皆称贺。    文臣遂此编写传报,通告天下各府县官员。    唐皇待殿上安静,他又言,“朕有心传旨意大赦天下,不知承乾有何意见?”    李承乾身着太子朝服,稳重至极。    他说道,“儿以为,应传赦天下罪人,命刑部清查绞斩罪人,放赦回家。令其拜辞父母兄弟,托产与亲戚子侄,明年今日再赴曹场,仍领应得之罪。”    “若此,方能现实我天朝国威,圣上仁德,百姓安居。”    “儿还以为,应恤孤宽慰边。儿查宫中老幼彩女不下三千人,父皇应降旨令其配军。”    “方此,内外俱善矣。”    李承乾言罢,殿内大儒皆赞,称太子有上古贤王之遗风。    唐皇扶须开口,他问道,“福儿你怎么看?”    含元殿内文武齐齐望向李福。    李福手持牙笏,出列道,“儿臣以为,大赦天下乃宽赦天下所有人,而非宽赦犯法罪人。”    “皇兄之言,聚焦于须弥。”    “若世间只有罪大恶极之人,此乃德政。”    “可若世间但凡还残存一位普通之人,即罪大恶极。”    “绞斩之人放赦归家,岂有归来受刑之理?”    “世间安有引颈待戮之辈?”    “儿臣以为,若要大赦天下,应重审重案要案,若有冤枉拨乱反正,若无错漏斩立决。”    “如此方能让我大唐江山澄清寰宇,百姓安居,万民乐业为大德也。”    “至于宫中老幼彩女,儿臣以为,若真要其出宫还乡,当就近安置。”    “罪臣妻女亦无需配军慰边,宫中彩女何错之有,遭此苦难。”    “陟罚臧否,标准统一,有迹可循。这方为人间之盛世。”    “若有罪不罚,有功不赏,全凭一己之好恶,恐将国祚不长。”    李福言毕。    含元殿内一片寂静。    文武群臣亦未料到赵王观点与太子如此对立。    又有官员想到了昨日圣上有心传位于赵王之事。    深感赵王难以控制,不若太子承乾从小培养,已有圣君之相。    其执笏出列道,“臣赞同太子之策。”    一众文官皆道,“臣等赞同太子之策。”    唐皇金口开,“依福儿所言,清查重审重案要案,有错改之,无措斩立决。宫中彩女若想出宫,自由报名,就近安置,若有家人,促家人团聚,若无家人,宫中府库拨送嫁妆。”    文武百官齐颂陛下贤德,直至退朝。    李福出宫行走至长安城中,刚回十三王宅,封赏便到。    大监王德宣圣旨,言李福救龙有功,封长安城内修真坊为宅邸,又有七千金为赏赐。    李福谢父皇隆恩。    王德口称恭喜,离去之时方才提醒,“殿下切要注意兄弟友善,勿要惹祸上身。”    李福回道,“谢大监提醒,李福醒得。李福只是想当个闲散王爷,哪怕出家为僧,都无染指九五之意。”    王德含笑告辞。    李福令侍女太监将七千金收入库中。    他出十三王宅,奔修真坊而去。    路途之上,长安城中甚是祥和。    商贩叫卖,来往者如梭。    人间幸福,莫不如此。    修真坊中,有一座王府伫立,左右远近还是原先之坊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