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转移矛盾 (第3/3页)
的拜占庭,一个日耳曼人国家,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皇帝!基教的教皇这么搞就是在胡闹!正教与基教也因此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公元1054年,正教与基教正式决裂,互相把对方开除教籍。 公元1095年,面对塞尔柱人的威胁,拜占庭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向罗马教皇请求援军,抵挡塞尔柱人入侵,自此拉开了十字军东征的序幕。但在十字军东征过程中,十字军在拜占庭领土上,虐杀、掠夺、偷盗罪行不断,还对君士坦丁堡大牧首职位指手画脚,双方间隙越来越大。 如今,距离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过去将近四十年,拜占庭帝国皇帝也从阿莱克修斯一世,变成了约翰二世。 约翰二世·科穆宁,1087年出生,1118年继位,是一位极富恻隐之心的君主,被称为“好人约翰”,如今47岁,仍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在他统治的这十五年里,他放下了罗马正统继承者的骄傲,与神圣罗马帝国缔结了同盟,又在巴尔干击败了佩切涅格人、匈牙利人和塞尔维亚人。并且亲自指挥庞大的军队来对抗小亚细亚的突厥人,光复了大量小亚细亚半岛为突厥人所侵占的拜占庭城镇城市和堡垒。拜占庭帝国人口重新恢复到了1000万人左右。 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烦恼。 作为拜占庭皇帝,他的身份尊贵,所以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拜占庭与十字军联军的领导者。特别是五年前撒冷圣城丢失后,西欧的神罗、法兰西、西班牙、不列颠、意大利诸邦发动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他再次成为联军统帅,还从各大行省抽调兵力,组建了一支十万人的军队,和十字远征军一起杀入叙利亚。 但在实际战斗中,这些远征军却各行其是,推诿扯皮,使得约翰倍感失望。还没出小亚细亚,就被土耳其骑兵击溃,实力大损。 土耳其人是突厥人的一支,在罗姆地区建国,勇猛彪悍,采用游牧sao扰、截断粮草等手段,让约翰二世和十字军难受不已。 好不容易穿过小亚细亚,抵达叙利亚。又遭到了新晋崛起的突厥赞吉战帮的袭击。 赞吉出身奴隶战兵,1127年积功成为苏摩尔总督。后来趁着撒冷王国丢失撒冷城,占领了阿勒颇、哈兰、摩苏尔三个大城,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强大战帮,甚至准备要建国了。 赞吉率领突厥战士不断sao扰、冲击疲惫不堪的拜占庭和十字军战士,导致他们还没抵达撒冷城下,就陷入了大溃败。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失败,约翰二世也收获了苦涩的败果。甚至连小亚细亚的几座城池都丢失了。 直到现在,拜占庭帝国的实力都还没恢复过来,这时候如何面对华夏挑战? 约翰二世又看了看手中这张洁白信纸书写的内容,感叹着华夏的傲慢。 如此轻薄的白纸也是他第一次见到。 在西方世界,甚至中冬世界,人们书写用的还是羊皮纸。也就是把小羔羊细嫩的皮鞣制而成的棕色皮革。 正因为书写材料的稀缺,且装订技术未出现,现在书籍基本都是以卷轴形式保存,文字成了教会与宫廷的专利。许多封臣和行省总督都是文盲也一点都不奇怪。 “该是我的日耳曼盟友出力的时候了。” 约翰二世想起了神罗帝国皇帝罗退尔二世。 八年前,神罗皇帝享利五世死了,却没留下男性继承人。于是萨克森公爵罗退尔被选帝侯们推出来继位。 但是霍享斯陶芬家族的腓特烈、法兰克尼亚公爵康拉德也想争位。经过八年大战仍不分胜负。 于是便一起到意大利找教皇裁决。 就在今年夏天(1133年),罗退尔不但亲自为教皇持鞭坠蹬,还发誓,一旦他成为神罗皇帝,就誓死捍卫神圣的教廷,发动神罗诸选帝侯进行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还承认教皇对神罗的宗主权。 教皇英诺森二世大喜,在罗马亲自为罗退尔加冕为帝。腓特烈和康拉德见状,也只能顺服。 刚成为神罗皇帝的罗退尔正急于发动对外战争转移内部矛盾,建立自己的威望。如果自己把华夏的威胁渲染成第二次阿提拉入侵,这位“西方圣教的守护者”应该会有所行动吧。 “上帝之鞭,想想还真是可怕啊。” 约翰二世心中定计,便召来了自己的外交官安德洛尼,让他亲自去一趟萨克森德累斯顿。 信就不写了,拉丁文现在连红衣主教都快不认识了,还是口语复述更能表达自己的意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