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13章 抽动秽语综合征 (第2/3页)
br> 夏主任接话道: “按目前看来,精神性疾病和癫痫是可以排除的,如果只是普通的抽动症,癫痫类药物也适应,但所有药物用下去,孩子还是不断发生抽搐等症状。” 陈棋心中有了答案,当然要提示一下同事们,于是问道: “不止是猜测,你们难道没有发现吗?从我们进来以后,这个小孩子除了做出各种丑态,抽动外,还时不时在骂人,甚至拍下桌子和被子之类的。” 大家开始思考起来,更加仔细观察小男孩时不时的“发病”。 陈棋又看孩子父母,“你们儿子大约是几岁的时候开始有这种情况?平时在家是什么样子,在学校又是什么样子的?” 钟恒源已经回答过医生无数次了,所以脱口而出道: “大约是小学一年级开始,开始的时候经常被同学告状,说我儿子欺负同学,后来发展到上课上着上着,他就突然站起来大声说话,或者把书本扔掉。 再后来就时不时出现抽筋的现象,闹闹闹,就这个样子。” 小名浩这时候恰巧又开始抽动了几下,陈棋注意到小孩的意识是清醒的。 钟恒源则还在诉着苦: “很多老师同学都认为孩子是调皮捣蛋,所以非常孤立我儿子,甚至还有老师要体罚他。再后来我的亲戚邻居也都认为,让我家小浩成为了不受欢迎的人,被人嫌弃。 但我们夫妻坚信我儿子不是差生,他是有病,只要把病治好了就会好。陈院长,你是越中有名的神医,比外国医生都牛,求求你救救我孩子吧。”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陈棋听了不胜唏嘘,同时也为这个小孩感到庆幸。 如果不是碰到如此通情达礼,坚信儿子是生病了的家长。 但凡是别的家长,因为老师告状,然后动不动就对孩子辱骂殴打,不主动求医,那后果可以想像,这孩子的病情只会越来越重。 如果这个家长坚持认为孩子得的是精神病,把他当傻瓜对待,这孩子一辈子都完了。 于是陈棋看着家长安慰道: “先别急,到了咱们越中医院总是能想到办法的,咱们先要搞清楚到底是什么病才能治疗不是。” 就在众人安慰家属的时候,小名浩却轻声来了一句: “医生,我想上学……” 陈棋家中也有一对8岁的双胞胎,所以看到10岁的小名浩一副害怕又无助的样子,心中恻隐之心大动: “你叫钟名浩是吧?” “是的,叔叔。” “你刚才说你想上学,对吧?” “是的,叔叔,我想上学,我想跟同学们在一起玩,可是他们都不欢迎我,总是骂我是坏孩子。” 陈棋蹲了下来问道:“那么小浩,你告诉我你是坏孩子吗?你有故意在上课捣乱,殴打同学吗?” 钟名浩小朋友眼里都是泪水: “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不能控制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老是会不自觉骂人打人,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陈棋轻轻点头:“叔叔相信你不是故意的,但你……” 陈棋的话还没有全说完,小名浩又发病了,大骂了一声:“呆子!呆婆!” 随后翻过身,冲着众人露出屁股自己拍打了几下,故意就是你们都是大臭屁的。 陈棋站了起来,看完小名浩的这套“表演”,然后回头对着众多医生提示道: “刚刚大伙儿也看到了,患儿神志清醒的时候,表现得是一个乖巧的样子,甚至对自己的行为表示后悔和难堪,尽管他知道是不对的,但他并不能控制自己语言和行动,你们认为这是不是一种病态?” 刚刚陈院长和患儿的友好对话,以及患儿发病时的骂骂咧咧,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了。 这时候有个医生轻声说道: “这也不像是癫痫小发作,癫痫小发作也会有抽动、行为异常的表现,但不会展现攻击性,更不会满嘴脏话。” 另一个医生也疑惑道: “患儿没有头部外伤史,也没有脑炎史,似乎很难从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去诊断,而且患儿的表现已经远超抽动症的临床表现。” 还有医生坚定地说道: “我觉得还是一种精神疾病,否则不能解释刚刚还在细声细语说话,不一会儿又变得污言秽语,这种切换根本不像是器质性疾病。” 陈棋看向了夏华主任: “夏主任,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引起?” 夏主任轻笑着摇摇头: “这的确是难倒我了,我也试过诊断用药,全部失败,陈院长,我看你的样子似乎挺有把握了,要不你跟我们说说?”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陈棋,神医的诊断总能出人预料。 陈棋也不隐瞒,点头道:“的确有两个诊断。” “一个我认为妥瑞氏综合征比较符合,另外一个可能性就是亨廷顿氏舞蹈症也不能排除。” 陈棋的话音一落,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家属脑子里出现的全部都是问号。 夏华主任知道院长见多识广,知识储备量在国际上都是顶级的,于是笑着说道: “来,趁今天家长都在,还有这么多大小医生,陈院长你给我们讲讲什么叫妥瑞氏综合征,什么叫亨廷顿氏舞蹈症。” 陈棋心情好,于是站在那儿,开始讲起了故事。 “我在国外曾经看过一部电影,电影名字是《叫我第一名》。” “电影的男主角叫布莱德,也是一个小学生,从小就患有一种特殊的先天性疾病。 这是一种严重的痉挛疾病,导致他无法控制地扭动脖子和发出奇怪的声音,就连上课也经常会突然尖叫一声,或者打翻课桌,严重影响其他同学。 而这种怪异的行为,让他从小不被周围人理解。 在学校里老师经常批评他,同学们更是对他冷嘲热讽,就连他的父亲对儿子三番两次教育过后,见儿子没有改正,也对他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