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二章,四方饥灾起,落座求一筷  (第1/2页)
    冷冬方过,大地本该是春意复苏,一派祥和之景。    可是这长安府下,过往路人,巡逻将士,尽皆抬头望天,似乎在等待什么。    他们所期盼的东西,一场及时的春雨还未来...    这个冬天他们过得凄苦,或者说这陕西地界,自天启年开始,就没几个好日子可过。    都说一年遭灾三年缓,可是这陕西地界的灾祸,那是连年而起,未曾断绝。    多少家庭的存粮耗尽,却还要面对酷吏的盘剥。    一声叹息,从匆匆赶路的路人口中吐出,亦从急行而至的李标口中叹出。    自领皇令赶往陕西平灾,已过一月。    若是再往前推算,皇上大开内帑,赈济灾民已过去半年多。    算算时间,第一批钱粮早该送到,第二批从江南采购的粮食也该在路上了。    然而自李标踏入陕西境内开始,举目所见,尽是妻离子散,卖儿卖女之惨景。    沿路更是盗贼无数,流民遍地。    如此人间炼狱之景,足让李标心惊不已。    不该如此啊!    皇上的政策他已见了,确实无可挑剔。    自皇帝登基开始,便已经调拨内帑两百万两银子赈灾。    此乃巨款,自然不是同一时间发放的。    先期是用以急调周边省份购买救急粮,用以缓和灾情,此乃大头,也是必要之举。    后续的钱粮,则是用于迁徙灾民的安家置业之费,使得灾情严重地区灾民外迁,减缓下一年灾情影响。    毕竟陕西灾荒已经持续许久,多少人背井离乡,只为逃离此处。    只可惜他们有心走,却苦于盘缠不足,被迫在原地等死。    皇上此举,也是助他们逃离灾荒,实乃善举。    后续更是继续调拨更远省份的粮草北上,包括一部分用于复耕的种子,这些都是后几年的事情,支出可以展缓。    如此一套赈灾流程下来,李标也认为灾情必缓。    可为什么眼下灾情还是如此严重呢?    这答案嘛,不言而喻。    想到此处,李标不由自主的催促着队伍,他要快一点赶到长安城,质问此处官吏!    长安,千古名城,承载了多少王朝的兴衰灭亡。    而现在,它的衰败也已显露。    年久失修的城墙下,窝坐着黑压压一片的饥灾之民。    他们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个个骨廋如材,几乎一推就倒。    城池周边更是青烟四起,那明显是有大批尸骸正在焚烧的迹象。    哭声,哀嚎声,路边乞丐伸碗恳求施舍声连成了一片,一点点绷紧李标的心弦。    正在此时,城墙上忽然来了一队士卒,他们居然在推到清扫那些碎石砖头,并且随意的向人群之中泼洒。    饥民们无力躲闪,当场打伤者不计,还有许多人被砸得头破血流,更是引来骂声一片。    “这些个挨千刀的,说是什么弘善大法师要来长安城开法会,这会儿居然开始打扫城墙,清扫街道起来,假模假样!城外还不知有多少饥民苦等赈济,他们可倒好,吃了個满脑肥肠,可恨,可恨呐!”    李标闻之,心神一动。    他乃儒士,但也知宗教理法。    而从史书上来看,每一次灾情四起时,也是佛家大肆扩展之时...    断下杂念,李标当即带着队伍入了城去。    可马车才刚到城门下,门口的小吏便热情异常的凑了上来,不用任何人自报家门,他竟直接呼喊道。    “原来是李标李大人您的座驾,不必省察了,我家大人已经说了,若是见了您的座驾,当即放行便是。”    李标眉宇一紧,自己人还未到,消息却已经到了此处。    可以想象,此间官吏早已经等候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