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弥天大谎!咬死苏平!  (第3/3页)
/br>    “可没想到,苏平却说,他想入赘国公府……”
    “你还敢胡编乱造!”    沈天南双目一凛,怒斥道。    “儿媳不敢。”    周氏并不惊慌,拜下后继续说道:“起初儿媳与家公一样,觉得很荒诞,可苏平一再表示,除非入赘,否则国公府的一切他都不接受。”    “无奈之下,儿媳只好一边拖着,一边打算写信请家公裁定。”    “二弟妹得知后,便自告奋勇,说这信由她来写,当时儿媳并不知道会是这么一封信……”    “再后来,儿媳便按照家公的意思,同意了苏平的入赘。”    “好,我问你,既然你说苏平是自愿入赘的。”    沈天南冷笑不止:“那你解释解释,为什么?”    “回家公,儿媳不知……”    周氏脸上出现茫然的神色,“最开始,儿媳以为苏平贪图定国公府的权势,后来才知道,绝非如此。”    毫无破绽的表情落在沈天南眼里,让他也跟着疑惑了起来:“继续说。”    “拜堂那日,苏平一诗惊天,引发了数百年难得一见的异象。”    周氏思索着说道,“从那日起,儿媳就知道,苏平就算丝毫不依靠定国公府,依旧也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至于乡试那日再次出现的异象,还有满票解元这等开国未有的成绩,更是证明了苏平绝非池中之物。”    “儿媳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苏平明明有那么好的才华,还一定要入赘国公府呢?”    “要知道,他已经身在阳京了啊。”    “他只需要稍稍展露所学,必有无数京中权贵蜂拥而至,将他奉为上宾。”    “无论是权势还是财富,通过堂堂正正的手段,一样也能获得。”    “更何况,他还这么年轻,将来所能拥有的成就,未必不能超越定国公府。”    “这个道理,苏平不可能不懂。”    “直到如今,儿媳依旧没能想明白。”    一番话说完,国公府的大门口陷入了寂静。    连沈天南都不知不觉顺着周氏的话去思考。    假设苏平真的是自己要入赘的,那他究竟有什么目的?    “爷爷,对于此事,孙女倒是有一些想法,只是……”    沈心澜突然开口,面露犹豫之色。    “说。”    沈天南眼神一沉。    “爷爷,那孙女就大胆猜测了。”    沈心澜咬了咬牙,似乎壮了壮胆子,开口道:“苏平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十几年来和母亲相依为命。”    “孙女没见过贫苦,不知道他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但想来,肯定是极为艰难。”    “我们找到他的时候,他的母亲刚刚病逝不到一年。”    “想必,那个时候的他,依旧沉浸在伤痛之中。”    “而就在这个时候,苏平突然得知,自己的父亲是……是为了救爷爷您而死的……”    话音还没落,沈天南高大威武的身躯摇晃了一下。    周氏面色大变,厉声呵斥:“住口!”    “让她说完!”    沈天南抬手,大声道。    “爷爷,苏平宁可背负上赘婿这种名声也在所不惜,孙女思来想去只有一种可能……”    沈心澜似乎很不忍,但嗫嚅半晌之后,终于还是说了出来:“苏平他……恨你!”    “恨我?”    虽然预料到了沈心澜要说什么,但沈天南还是忍不住脚下一个趔趄。    身后的亲兵想要上前,却被沈天南抬手挡住。    没人发现,跪在张氏身后的沈玉书,像是在压抑着什么一样,死死捏住了拳头。    苏平,恨爷爷?    怎么可能?    直到现在,他都清楚的记得在河边,苏平的那一番话。    另外,更重要的是。    爷爷找了苏平十几年,被整个大庆所称颂。    但国公府人最清楚,除了恩义之外,埋藏在爷爷内心最深处的,是浓郁到了极致,根本无从化解的愧疚。    而现在,周氏母女,居然利用苏平,来扩大爷爷心中的愧疚!    她们……连一点亲情都不念了吗?    沈玉书怒不可遏,恨不得当场揭穿这个谎言。    而就在此时,沈心澜依旧不肯作罢,还在继续说道:“苏平他恨爷爷,也恨国公府,他要入赘,根本就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为了复仇!向我们定国公府复仇!”    周氏眸子里精光一闪,对女儿的表现非常满意。    这番说辞,正是出自她之手。    作为定国公府十几年来的实际掌控者,她能不知道定国公心中的愧疚吗?    她知道。    但她的目的,恰恰就是为了扩大这种愧疚。    她非常清楚,以老爷子的为人,一旦接受了这种说法,不仅不会对苏平有任何的怪责,反而会对苏平变得无比容忍。    如此一来,利用苏平夺取爵位,会比之前要轻松的多得多!    “当然,这只是孙女自己的猜测,事实到底如何,爷爷不妨将苏平喊来问话。”    沈心澜低着头,根本不忍与沈天南对视,“或许,或许并非如此呢?”    将苏平喊来?    沈天南黯淡的眸子微微亮了几分,正当他准备给唐远下令的时候,清朗明亮的声音突然响起。    “不必了,我已经来了。”    众人齐齐转头。    一个表情淡然,面容俊朗的少年,出现在了跪着的人群后方。    正是苏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