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一章、北伐之前,先断后路!  (第1/2页)
    “北伐计划初定以十万陆军,其中包括七万步卒,两万五千龙骑兵,五千胸甲骑兵为主力,越过长江,直取徐州、山东,兵围北京城!”    在大元帅府,朱道桦坐在主位,军师陶必铨正在介绍总参谋部初定的北伐计划。    这一次北伐的目的就是要全取汉地!    把满清赶出关外!    等陶必铨话音落下。    朱道桦道:“朕之前就过,满洲之地是满清后路,但朕偏偏想要断掉满清这一条后路!总参对此有什么计划?”    朱道桦不希望满清北走满洲,最好能把他们赶到草原上去,然后把他们撵着一路向西,让这满洲八旗好好的把西面的一群游牧部族给嚯嚯一下才好。    “皇上,总参方面认为,要让清鞑不敢退往满洲,最好就是咱们要在满洲有足够的力量。”    “莫非要驻军满洲?”    陶必铨摇摇头,道:“满洲是清鞑的自留地,向来禁止汉人进入,除了辽东的奉、辽阳,黑龙江的瑷珲,其他的地方的人口都极为稀疏,驻大兵于满洲,后勤就必须要从江南运送,若是驻兵少,也没什么用,驻兵多,这后勤压力就大了!”    “所以,总参的计划是屯垦满洲!”    “屯垦满洲?!”    朱道桦一愣。    还有这种cao作?    绕过中原,直接移民满洲?    能行吗?    “没错,就是屯垦满洲,可在满洲驻扎少量兵力,然后移民屯垦,如在婆罗洲一般,建立军屯!”    “若是能在满洲建立几十个军屯,那满清到时候还敢不敢退去满洲也就不一定了。”    “更何况若是能诱使满清大举进军满洲,依托这些军屯与满清主力交战,我方反而在后勤上更占优势!”    朱道桦闻言点零头。    他现在也不是门外汉了。    如今满洲荒芜,除了在少数几个八旗驻防的城市之外,在野外主要就是满清的“打牲之部”。    人数非常稀少。    如果乾隆担心后路被断,要派遣大军前往满洲与明军作战。    那他的大军的后勤补给就必须依赖关内运补。    虽然从距离上。    明军的后勤线更加漫长、    但是清廷需要依托陆路运输。    而明军可以通过海洋运输。    双方在运输成本上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    因此,如果战于满洲。    那明军的优势将会更大!    “除此之外,如果乾隆派兵出关,明清大战于满洲,还可避免战事激烈,将中原打成焦土!”    一旁的顾松补充道。    “乾隆会派兵出关吗?”朱道桦微微皱眉。    “这可不准,不过如果在满洲建军屯,那乾隆的压力肯定非常大。”    这是肯定的。、    毕竟是大清朝的龙兴之地嘛。    如果被大明先占了。    那可成何体统。    “人从何来?”    朱道桦又问。    “两江之地,有大把的衣食无着的贫民,在松江府、应府就有十几万无地平民,以在码头、运河边上寻觅差事谋生,可以组织他们前往满洲。”    让江苏人、浙江人去东北?    朱道桦不由得有些犹豫。    也不知道未来这些江浙百姓会不会埋怨自己。    毕竟谁都知道这江浙迟早是中国最富裕的地方。    不过东北好像也不差。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又是全世界四大黑土平原之一。    土地肥沃的程度绝对是世界第一。    资源又相当的丰富。    人口还少。    貌似移民去东北的也不算是运气差?    朱道桦摸着下巴想道。    “总参有在满洲开军屯的计划吗?”    “皇上,总参认为可以先占长山岛,以长山岛为跳板,在辽东建立棱堡,再武装军屯送上辽东,站稳脚跟之后就可扩大军屯的范围和规模了,若是能有几十个军屯,随时能在满洲拉出上万条枪,即便不派大兵,清鞑想要在拔除这些军屯,没有个几万正兵,根本不可能。”    “长山岛,辽东.”    朱道桦盯着东北的地图。    忽然道:“海军方面有巡视过海参崴吗?”    “海参崴?”    几名海军参谋面面相觑,不知道朱道桦为何突然提到这个相当冷门的地方。    辽东在两汉时就有过大规模的屯垦开发,算是熟地。    海参崴这个地方都已经是极北之地了,汉人几乎很少涉足到此处。    “有巡逻船到过,不过没有派惹陆查看。”    “朕听闻海参崴此处有暖流流过,是然的满洲不冻港。”朱道桦指着地图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