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我是奉了帝君的人  (第1/2页)
    “多谢各位前辈指路。”    叶问形貌温润,气度儒雅,拱手朝着四方一敬。    “祝你一战功成!”    一众南方拳师拱手回礼:“请!”    叶问的家世,自不必多言。    咏春拳自他手里发扬光大,传灯无数,终成一代宗师。    可现在的咏春,其实只是个小拳种,按照叶问自己的话来说,“我有什么资格代表广东武林纳?讲门派,南拳有洪、刘、蔡、李、莫。论辈分,在座的各位都是长辈,不是掌门就是馆主。怎么也轮不到我。”    可就是轮到了他。    身居高位,成名的拳师,哪个不惜名,哪个不惜身。    而敢出头,有势力,品行端,而且手上功夫犀利,叶问自然而然就被挑了出来。    外面多热闹啊!    好想去……    宫二捧着厚厚一叠资料,苦着脸,她面前,一张鞋拔子脸眼睛都不带眨地望着她。    “师伯,爹今天引退,我必须去给他压阵。”    丁连山摇着头:“丫头,你爹不用你压阵,你还是好好读书吧!莫要让神灵失望,你是奉了帝君的人,莫要学小女儿样子……快!书拿起来。”    “……”    宫二无奈地举起手里的纺织学,一字一句读了起来。    嘉靖没继续上身看热闹,毕竟前世已经看过了。    大明的工业化任重而道远,重工业不是一年两年能够搞成的,而轻工业却是能一蹴而就。    明代的提花机,即明朝典籍里的“花机”,是古代提花机技术的顶峰阶段。凭着这样的神器,明代的绸缎,不但织得更美,且“混搭”也更轻松。    在“花机”的运转下,不同的材料都能织在一起,各种棉丝麻合一的交织品从此享誉中外。    生产速度也更快,明代以前的提花机,最多一次织入两根纬线,自从明初起,“花机”的生产率就一直飙升,至嘉靖年间,一次织入七根纬线都是常事。    效率一口气提升了数倍。    而民国的纺织技术又达到了一个高峰,更不要说跨时代的浸染技术了。    胡宗宪马上就要平定东南倭寇了,开海在即,镜子终究只是奢侈品,还有威尼斯在抢夺市场,丝绸虽好,但产量有限。    棉布、纱布、麻布,才是大宗货物啊!    还有瓷器,外销瓷必须搞起来。    所以,宫二需要学习的东西真的有点多。    苦一苦信徒,造福了大明,值!!!    “好吧!”    丁连山微微一叹:“学了三个小时,就休息一下吧!跟我去看看你爹,看看你爹是怎么退下来的。”    宫二撇了撇嘴:我看是你也憋不住想看了。    二人从隔壁密室中走出,隔着雕花的窗户,抬眼睨下去,便见南方武林個个神情严肃,如临大敌。    南北相轻,自古有之。    叶问既然要扛南方的旗,这事便关乎整个南方武林的颜面,虽然隔着辈分,不管输赢,叶问的名声算是响了。    但能赢,终归是赢得好。    隔着玻璃,声音清晰地传来。    “江山代有人才出,幸会叶先生是有缘,今日是我最后一战,咱们不比武功,比想法,如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