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百般乐器,唢呐为王! (第3/4页)
在一连串的哀乐缓缓传出来后,王默放下了唢呐。 代表着这一次他的演奏正式结束。 只不过,许多人依然沉浸在那种不可思议的意境中,神色十分的复杂。 那种冲击力。 那种穿透力。 良久后,西蒙才喟叹:“看来王默没有说大话,百般乐器,唢呐为王,就凭这种神乎其神的意境转变,唢呐就是我见过的最不可思议的乐器。” 史蒂芬同样摇晃着脑袋:“天哪,喜乐直接变成哀乐?还转变的天衣无缝?如果不是亲耳所听,我根本就不敢相信它是真实的。” 这些音乐大师都如此震撼。 其他普通人就更不必说了。 一颗心久久难以平静。 当然,更震撼的是另外一件事:华夏的音乐底蕴到底有多雄厚?只是这样一件看起来更小号差不多模样的乐器,就能演奏出如此神奇的曲子,那其它的乐器呢? 无法想象。 登时,又有人开始喊了。 “王默大师,那个棍子一样的东西怎么演奏?” “王默先生,那个像葫芦的乐器,能否演奏一番?” “……” 有人想听竹笛。 有人想听葫芦丝。 有人想听编钟。 欧美网友这些天对华夏乐器的好奇,在这一刻全都爆发出来了。 本来许多人还以为华夏摆出这么多乐器,都只是徒有其表,但此刻这些想法早已没了,只有对各种没见过乐器的极度渴望。 王默既然上台了,当然就没有这么快准备下台。 反正是展示华夏的音乐传承,如果他能做的更好,他肯定却之不恭。 所以听到台下的呼声,他在给了赵树一个眼神后,便确定了第二件乐器。也是现场名流呼声最高的乐器:二胡。 二胡对于欧美人来说,这种乐器十分的不理解。 仅仅只是两根弦,如何拉出好的曲子? 王默也不废话, 起手就是一曲《二泉映月》。 二胡曲中的王炸。 号称史上最悲伤的曲子。 当初王默在舞台上演奏出《二泉映月》后,不仅仅只是惊动了整个华夏的乐团,也让十一国的音乐家全都心甘情愿认输,再也不敢有半点觊觎华夏的心理。 无它! 实在是这首曲子,一定程度上已经达到了音乐上的极致高度。在忧伤意境上没有任何其他旋律能超越它。 果然。 当一曲结束,现场许多名流都听得眼眶通红,泪水婆娑。 “两根弦,能弹出如此悲伤的曲子,实在是不可思议。” “太悲伤了,是我这一生中听过最忧伤的旋律。” “天哪,华夏这些乐器真的全都是宝藏!” “国际音乐的官方都是吃屎的啊!华夏如此厚重的音乐传承,以前居然没有拿到过音乐之乡的称呼。别说音乐之乡了,甚至连进入前十都没有过。如果不是这次王默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音乐天赋,我们要知道这些乐器和音乐,天知道得到何年何月。” “……” 本来在舞台上,王默还想将《赛马》演奏出来的。 让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家伙见识一下二胡另外一个极致。 但想了想,还是放弃了。 他的时间有限,不能在二胡上浪费太多时间。 因为二胡在华夏的地位毕竟不是太高,而且这个乐器也很难入门,在它上面消耗太长时间得不偿失。
王默内心的想法还是希望华夏的古琴、古筝、笛子……等这些在普及度足够高、入门也相对简单的乐器,能引起国外民众的喜欢。 虽然现在外界已经知道了华夏音乐底蕴很深厚。 可是这种底蕴不能孤芳自赏,需要传承出去,需要被国际上其它国家接受并且愿意学,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现在,既然自己已经成功勾起了这些西方民众的好奇心,那就好办多了。 正当他要进行下一步动作时。 西蒙站了起来,询问道:“王默先生,我发现华夏的这些曲子,每一首的意境都十分的浓厚,能让人一下便沉迷进去,这种意境对我们的冲击,远超西方乐器,这是为什么呢?” 王默心道:因为我们演奏的这几首曲子,全都是华夏的千古名曲,意境当然强了。 但是,他当然不能这么说。 心中念头一转。 有了主意。 他微笑道:“因为华夏每一首曲子里面都蕴含着一个故事。而音乐就是将这个故事用演奏的方式表达出来。由于故事动人,音乐展示出来的意境才强。” “真的?” 西蒙咦了一声。 这就有点意思了。 每一首音乐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他们西方音乐家作曲,几乎全都是靠即兴灵感。虽然有一些音乐也蕴含了一些简单的故事在里面,但大部分只是自己对某个场景、某个画面的描述。 谁吃饱了撑着在每一首音乐中嵌入一个故事? 所以听到王默的话,许多人都报以怀疑的态度。 登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