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淮西隐忧  (第2/2页)
”    这已经明显属于抬杠了。    “陆逊未掌军之前,跟随吕蒙屡献奇计,陷宜都,克夷陵,收南乡,再统兵拒蜀,身经百战,然而,吕祉初到淮西,便将佐sao动,军情汹汹,足以证明其非掌军之才。”    张守说完,殿内鸦雀无声。    赵构心有所动,他也开始怀疑派吕祉前往淮西,是否所用非人。    这时,秦桧轻声说道,“张相公提议吕祉统兵,是维护祖制。”    张浚接过话茬,“文臣统兵,既是祖制,也是国策。”    张守瞥了眼秦桧,退后不语。    赵构心中泛起的疑虑被秦桧打消,“既然众卿议论不一,召吕祉面对。”    当天下午,赵构在后殿单独召见吕祉。    去年淮中战事,吕祉授命留在赵构身边参议军事,对其学识和见解颇为赏识。    譬如,吕祉料准刘光世不会临敌力战,说不定还会不战自退,恳请下旨督厉。    从后来的经过看,正是吕祉预防在先,才止住刘光世的擅自后撤。    可以说,淮中大捷,与吕祉建言献策也有一定关系。    也正是如此,当张浚建议吕祉前往淮西监军时,赵构欣然首肯。    下午,于后殿单独召见吕祉。    这次召对,吕祉受宠若惊,所以情绪极为饱满。    赵构见吕祉精神昂扬,心中大为妥帖。    “淮西情形,朕已尽知。”赵构微笑着说道,“朕决议调走王德,擢升郦琼为副都统制,卿以为如何?”    上午,官家和众宰执商议的结果,张浚向他有所透露。    吕祉希望将两人一起调走,朗声道,“调走王德,大有裨益,至于郦琼,臣以为也不应留在左护军。”    赵构面色和蔼,“卿的心意,朕理解,郦琼虽然少cao行,却是敢战,来日对阵,左护军少不了敢战之人。”    “臣谨遵圣裁。”吕祉去庐州时间不长,对于将领了解不深,见圣上这么说,也只好就此作罢。
    赵构继续叮嘱,“左护军也算是西军之后,其中有不少川陕人士,卿要好生对待,德威兼用,方能服众。”    吕祉神情激昂,“臣决议不负陛下所托,此去淮西认真练兵,来日必为一支劲旅。”    “若如此,卿便是大功一件。”赵构欣然颔首,“此次付卿宣抚判官之权,处置淮西一应军政事物。”    吕祉跪下谢恩,“臣德才微薄,当此大任,必肝脑涂地。”    面对结束,吕祉连家也没回,揣着任命赶赴庐州。    在庐州宣抚司官厅,吕祉当着众将的面,宣布了朝廷对于郦琼的任命。    至于王德调离的文书,则由都督府封发,尚未到达。    吕祉念着任命书上的制词,郦琼眼中一片怒火。    直到宣读完毕,依旧直挺挺的站着,没有任何反应。    吕祉一瞧,气就不打一处来,厉声呵斥,“皇恩浩荡,郦太尉为何还不跪地谢恩?”    郦琼愣了愣,这才慌忙跪下。    吕祉忍不住呵斥,“为将者首要知恩,唯有知恩方能明廉耻,守本职,若不知恩,何来人伦?”    郦琼见自己仅仅升了个副统制,心底原本就有些郁郁,如今没头没脑的挨了一顿训斥,一股怒气迅速蹿遍全身,恨不得将任命书夺过撕碎。    翌日,朝廷调离王德的任命到达。    对于这个命令,王德也不高兴,他希望统领整个左护军,而不是仅仅八千人的前军。    郦琼见王德不仅没有受到惩处,反而去了都督府,直接受张浚管辖,胸中怒气更盛。    一个可怕的念头慢慢开始滋生。    ..............................    白野在床上躺了几天,脚上的伤口也已结痂,终于可以下地了。    仿佛交作业般,将生态农场,养殖链,成本,盈利,事无巨细的一一罗列,洋洋洒洒几万字。    就像是告诉朝廷,你这样做,就等着收钱就好。    而且,这也符合历代重农的国策,至于后面的抑商,当农业的产能过剩,自然迎刃而解。    最最紧要的还是一段安定的时间,对内,对外的连续战争,促使朝廷上下绷得太紧。    好比唐太宗的渭水之盟,大不了先认个怂嘛,反正也习惯了...    赵鼎一边翻阅,嘴里不自觉的啧啧啧,因为有大量的数据,非常直观的呈现。    而赵鼎更是曾经亲自行走各州县丈量田亩,可以说整个大宋,他是最清楚这份奏表的价值。    若按此法行事,只要二三年内没有重大天灾,朝廷便有底气与虏人全面开战。    届时便是攻守易转之时。    “好,好,好啊!”赵鼎小心的放下手中的奏表,盖上大印。    同时又拿出自己早已拟好的有关盐田建设的奏报,两份一起,着人快马送往建康。    瞧见白野依旧神情萎靡,便出声道,“天下之务,当与天下共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    “可...”白野刚要说话,又被赵鼎抬手制止。    “有过必改,罪己是也,改而已矣。常有歉悔之意,则反为心害。”    这道理白野自然是明白的,可在那物欲横流的年代,白野最大的“官”就是小组长,负责收个作业,发个试卷。    更没当过企业老总,亏了大不了申请破产,自己依旧该潇洒潇洒。    而如今,有着一两千人指着他吃饭,甚至是活命,又如何能做到心安理得。    摇了摇头,白野自知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观念,有些试探性的问道,    “学生谨记,先生似乎极为推崇洛学?”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