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章 前圣遗教,字里有神,磨得文心可雕龙  (第1/2页)
    这支玉笔,也同样跟了他两世。    他敢肯定,自己“觉醒宿慧”,与它脱不了干系。    在他觉醒宿慧后,也同时发现这支玉笔中内藏乾坤。    每当他入梦之时,都会出现在一个很大的藏书室中。    那里入眼都是书,浩如烟海。    书海中心,有一张古朴几案,一张灰旧蒲团。    案上有一支玉笔、装在墨匣中的半截墨条、一方石砚、两卷空白竹简,文房四士兼备。    还有一盏书灯,其形为一鹤独立,口衔一朵云,云上托着灯油、灯芯,宛如日隐云中。    鹤衔云,云托日,精美无比,恰好照亮案几方圆尺寸之地,在灯光之外,书海隐于昏昏暗暗之中。    他第一次入梦时,案上除了文房四士,还有一张书简铺开,上面已经写满了字。    虽然在他看过之后,就化为尘烟消失,再也没有出现过。    上面的字,却早已经刻在他心里。    开端写了三行字:    “老氏藏书,太史秉笔。”    “先王圣化,布于方册;夫子风采,溢于格言;仙人炼形不死,述于文字。”    “老氏证圣于此,吾亦证于前圣遗教。”    之后还有一篇奇怪的文字。    “似守非守,有意无意,不即不离,如在元胎,呼吸氤氲,妙不可言……”    “念念不断,纯一无杂,临命终时,心作妙观,定见妙相,得实相之理……”    像是某种经文,似道非道,似佛非佛。    沈仙在无间中发现了这篇文字的一些奥妙。    这是一篇心法,或许可以称呼为“观想法”。    用这支玉笔写出的文字……有神!    此神非传说里九天之上缥缈无凭之神,而是一点灵性、一丝精神内蕴。    这一点神灵,无所不通,变化无极,神妙无方。    而这篇观想心法,便是观想文字中神灵的途径。    简而言之,只要是他用这支玉笔写下的文字,就可以通过这篇心法观想文字中所记人物、    所述情景、所蕴意境,最后……得到文字中所记述的某种能力。    就比如,他若是以这玉笔乾坤中的四宝,为某个传奇人物立传,他便有可能从中观想,得到这位传奇人物的某种能力    几可谓化虚为实、凭空造化,十分神奇。    却有前提条件。    他半年来常常不眠不休,才摸索出观想文中神灵的几处关窍。    其一,自然是那支玉笔。    其二,文心——梦中书阁之中的案几上,墨匣中盛装的墨条,就是“文心”。    书阁内藏书浩如烟海,经史子籍,志怪传奇,无所不包。    经过他这半年来的尝试,发现他每读一本,匣中的墨条,就会长上一分。    读万卷书,通今博古,明智晓理,修身养心,是为文心。    磨得文心可雕龙。    这墨应该就是他的“文心”所显外相。    其三,情思——案几上的竹简,便是“情思”。    文以载道,世间文字,都源出人之思、发乎人之情。    经历得越多、感受越真切,自然文章就写得越好,这样的文字,所蕴“神灵”也就更加浓郁、强烈。    他观想起来,成功率也就越大。    如同“文心”墨一般,案上的竹简,就是“情思”所化,他的阅历每有增长,情思就越发积厚,案上竹简便会随之增添。    综其总总,不外如他那宿世记忆中一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脱去胸中尘浊,自然丘壑内营。    恰如其分。    笔为太史笔,墨是文心墨,简即情思简,至于那篇心法……沈仙将其唤作“雕龙心法”——取文心雕龙之意,虽不恰当,他却很喜欢。    想要观想字中神灵,获得文中所载能力,笔、墨、简、法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