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书迷 (第3/3页)
” 陆时摆摆手, “不,我没那么多时间。我会挑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在《镜报》发一篇公开信进行解答;或者说,接受一次访谈。这两种方式相对有cao作性一点。”
柏格森赞扬道:“陆爵士对书迷的态度真好。” 他伸出手, “我是亨利·柏格森,这次拜访,也是以书迷的身份。” 姿态摆得非常低。 陆时自然不会落了对方的面子, 两人寒暄几句,随后在客厅的沙发入座。 陆时道:“本想请你去书房,但那里的读者来信更多,实在是抱歉。” “书房还有?” 柏格森瞄了眼二楼,看到堆积如山的信件,人都麻了。 同为作家, 人与人的差距,真的是比人与狗的还大。 陆时让女仆为对方倒茶,随后道:“柏格森先生,你说自己以书友的身份到访,想来是要讨论问题的吧?” 柏格森点头, “陆爵士,我好奇你是怎么能想出《缸中之脑》这样的题材的。” 题材当然不是陆时想的, 而是H·P·洛夫克拉夫特在《暗夜呢喃》中提出, 那篇也是陆时最喜欢的克苏鲁作品之一。 爱手艺大师极具想象力的创造了人、脑分离,将身体和意识发生了区隔, 而缸中之脑这一思想实验,直到1981年,才由著名的逻辑学家、科学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在他的著作中提出。 可以说,《暗夜呢喃》超越了时代。 陆时将之进行改进,并更名为《缸中之脑》。 当然,这话是不能如实说的。 他沉吟道:“柏格森先生为何会对那个短篇如此好奇?必须得说,我更喜欢《克苏鲁的呼唤》和《星之彩》,因为两者描绘的恐惧无比巨大且不可名状。” 柏格森笑道:“陆爵士有所不知,我其实是……唔……你听说过一本名叫《物质与记忆》的书吗?” 那是他的著作, 书中有很多先进的观点, 诸如, 大脑作为身体的一个器官,是物质属性的; 记忆需要物质基础; 情感和记忆都是本体的范畴; …… 随着生物学,尤其是脑科学的发展,这些观点在现代人看来非常古典, 可对于20世纪初的经验性哲学,已经是完全颠覆性的了。 陆时说:“我读过《物质与记忆》,那是一部哲学著作。可惜,我对哲学一窍不通,所以没法给予客观的评价。” 听他说什么“一窍不通”,玛格丽塔就忍不住在心里吐槽, 老师总是这么谦虚。 柏格森显然也是这么想的, 他笑道:“陆爵士,你能写出《缸中之脑》,就说明你是顶尖的哲学学者。” 陆时摆摆手, “不不不,我甚至都没……” 看他又要谦虚,柏格森便打断道:“或许,你不研究哲学,但你的哲学思维一定是顶尖的。” 陆时无奈, “我是真不懂啊。” 柏格森笑道:“我早就听庞加莱院士说过中国人的谦虚。你的书法明明是极好的,为巴黎大学明法楼题字,受万千法国学子盛赞,你却偏偏要说自己不擅长。” 陆时:“……” 看来,自己这个书法大家的名号是要落实了。 他用手指轻抚着下巴, “柏格森先生,哲学我确实是不懂的。但你说到哲学思维……在中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哲人,名叫庄子,你可曾听过?” 柏格森瞬间瞪大了眼睛, “果然!我就知道!” 他的音量很大。 陆时被吓了一跳, “怎么了?” 柏格森说道:“我就知道,陆爵士的哲学基础一定来自古老的、神秘的中国文化!” 他双眼放光地看着陆时, “庄子?那位哲学大师叫这个名字吗?” 陆时轻咳, “额……庄子并非其原名。在中国,我们一般用‘子’字作为一种尊称,表示了人们对某些人物的敬仰和推崇。” 柏格森连连点头, “那这位庄子一定是很厉害的人物了。” 陆时说道:“在庄子身上有个故事——庄生晓梦。有一天,庄子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人类,于是,他开始思考,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 柏格森不由得大赞: “好!好好好!真是一位哲人!” 他发现,庄生晓梦和《缸中之脑》的本质相近, 其内核无外乎两个问题: 人如何认识真实? 如果梦足够真,人又是否有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柏格森好奇, “这位庄子是哪个时代的人物?” 陆时说:“战国时期。距今约两千多年了吧~” “噗!咳咳咳……” 柏格森刚喝一口茶,喷了, “两千多年?” 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厚重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