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画龙点睛 (第2/3页)
br> …… 老罗斯福诧异, “既然是自家堂会的兄弟,大佬为什么要拒绝?这样不会失人心吗?” “啧……” 陆时咋舌, “国会提案,也不总是当天通过、当天签字啊。” “啊这……” 老罗斯福微微尴尬, 心想, 政府和帮派,那能一样吗? 但接下来的表演,将他的这种想法完全颠覆。 事件的苦主在大佬面前“咚——”地下跪,继续求爷爷、告奶奶,希望堂会能够帮自己出头。 大佬则依然面色平静, “按规矩,事情不能这么办。” 苦主怔了片刻, “我明白了。按照规矩,要开堂公审。” …… 在两人的对话中,事件始末被完整地介绍了出来。 而大佬始终在强调: 按规矩办事。 只是短短几分钟,他从拒绝到应承,进退有据的形象被大致塑造了出来。 老罗斯福压低声音评价:“大佬极轻易地便掌握住了对方。而且……哼哼哼……” 一阵轻笑。 陆时问:“总统先生,怎么?” 老罗斯福回答:“他在赤果果的交易上穿了规矩、尊重、友谊的外衣。单就这一点来看,华盛顿和帮派竟真的有几分相像,同样的虚伪、同样的利字当头。” 他看向陆时, “在第一幕里,我没看到帮派,只看到了生意。” 陆时点头, “是的,总统先生,你发现了本质。” 老罗斯福回道:“你现在就告诉我这个,算不算剧透啊?” 陆时耸耸肩, “那我不说话了。” 两人继续将注意力转到舞台上。 第一幕的剧情正常推进,演到揭示苦主和凶手分属于唐人街的不同堂会结束。 幕布缓缓拉上。 剧情的曲折明显出乎了所有人意料, 现场先是一片安静, 紧接着,便是激烈的讨论声。 老罗斯福也有一些好奇,问陆时:“陆爵士,剧情里说,唐人街是个独立的王国,绝大多数事情都由堂会私设刑堂解决。那么,为什么苦主要先报警?” 这老哥显然没深入到群众中去,不知人间疾苦。 陆时解释道:“小打小闹的矛盾,华人内部自己消化。但出了人命,不找警察肯定是不行的。” 老罗斯福沉吟, 他在纽约州当州长时,唐人街的治安确实奇怪, 长时间不出状况, 一出状况,就是那种人命案、持械群殴的恶性事件。 老罗斯福说:“可苦主还是找了大佬。” 陆时道:“一是因为他是堂会中人,二是因为凶手方也有靠山。” 老罗斯福连连点头, 随后,他又有些兴奋, “第二幕会有大规模的帮派火拼的场景吗?我听说,在贵国的戏剧中,武行都是极特殊的,表演形式与他国戏剧迥异。” 礼堂内显然有很多人抱着类似的想法, “会有帮派火拼吗?” “演不出来吧。我听说,俄国佬搞人特别狠。” “不知道唐人街的堂会如何。” …… 对那种事,学生们都无比好奇。 可惜,剧情没有遂他们的意。 第二幕确实有两派火并,但演得并不激进,并没有想象中的刀光剑影、街头喋血, 最后适可而止,在对话中,用只言片语带出了数据。 混战最激烈的时候,大佬遭到刺杀, 可他仍旧谨守“规矩”,只在有限的范围内报复,仿佛在跳舞时刻意给自己加上了镣铐,看不出任何雄心壮志。 渐渐地,现场的气氛变了, 兴奋消散, 学生们更多地将自己代入剧情,思考大佬到底为何会这样。 老罗斯福微妙地看陆时一眼, 心想, 这个中国人,总能整出点儿新花样。 就这样,剧情缓缓推进。 第三幕和第四幕分成两条线, 一条是庭审线; 一条是两个堂会的火拼线。 因为大佬的克制,最终的伤亡人数没有破百。 可即便如此,还是惊动了一位州议员, 由他牵头,邀请中国公使说和,最终促成了和平协议。 这份协议充分尊重了各个堂会的利益和权威性,约定了各方的势力范围,由如地下法律一般,在随后很长的时间里,维护了唐人街地下世界的和平。 幕布缓缓拉上。 至此,《大佬》应该结束了, 因为它的解构和讽刺已经足够深刻。 所谓的“堂会”,归根结底其实是公司,而维护公司的运行,靠口号是没有意义的, 利益才是核心。 学生们在下面窃窃私语,讨论着剧情。 老罗斯福看向陆时, “陆教授,伱写出这部戏剧,不怕被那些帮派围剿啊?这是把他们的皮给扒了,赤果果地!” 陆时心不在焉, “你说什么?” 他仍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 老罗斯福诧异, “还没结束?” 他也跟着看向了舞台。 不知何时,幕布又一次拉开了, 仍然是唐人街布景,只是张灯结彩、金红一片,似是在过春节。 老罗斯福懵了, “难道《大佬》有五幕?不合适!再演下去就显得拖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