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5章 彼其娘之 (第2/3页)
br> 所以,当陆时进行归纳的时候,他这个当局者才恍然大悟。 辜鸿铭点点头, “陆小友,我想我明白问题所在了。一个翻译,如果不能摒弃口音,确实会出现这种奇葩的情况。” 但他又连连摇头, “可谁又能完全摒弃口音呢?这有些强人所难了。” 此话不错。 当下的清朝还没有像普通话那样的统一的汉语发音体系,相同的书面文字,不同地区的人读出来却截然不同。 陆时说:“但是,总归有多数与少数的问题。” 辜鸿铭不解, “这话是什么意思?” 陆时回答:“我还是以闽地举例。闽东话和闽南话音系迥然,闽南有浊音/b/和/g/,闽东没有;而闽东有/y/,闽南没有。” 这些例子是保留到现代的不同, 在20世纪初,差异更多。 辜鸿铭听懂了, 闽之一地才多少人口,读音尚且“分裂”成这样, 那么,将“Dumas”译成“仲马”,又会有多少人摸不着头脑呢? 现在的中国刚刚开眼看世界, 正因此,译者们要尽量考虑大多数人的需求,自娱自乐不可取。 类似的事,林纾有很多, 他将“Holmes”翻译成了“福尔摩斯”,而非“霍尔摩斯”或者“霍姆斯”, 但前者已被大多数人接受,便将错就错了下去; 当然,也有没将错就错的情况, 就比如《鲁滨逊漂流记》,林纾将“Robinson”译成“鲁滨孙”,而非“鲁滨逊”, 结果在新华通讯社译名资料组编写的《英语姓名译名手册》1989年中,明确规定了“鲁滨逊”这一翻译,算是官方纠正了。 林纾也明白自己确实有这种问题, 他嘴角微微抽搐, “陆先生,这些细枝末节,并不影响翻译的准确。” 还是对自己蜜汁自信。 “啧……” 陆时不由咋舌, “先生最近在翻译什么?” 林纾说:“感念于我朝在去年的失败,我最近主要是翻译《黑奴吁天录》。” 别看这名字起得狂拽酷炫, 事实上,其原著为哈丽叶特比切斯托的《汤姆叔叔的小屋》, 两者在名字上几乎完全不搭边,够不上信、达、雅中的信。 当然,“黑奴吁天录”这五个字还是很传神地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的。 这种翻译策略,在有些书籍上非常不错, 但有些不然,甚至会适得其反。 陆时又问:“还有没有?” 林纾继续回答道:“还有很多别的作者,哈葛德、道尔、托尔斯泰、狄更斯、莎士比亚……” 这个回答倒不出所料, 他一生翻译了上千万字,内容庞杂是必然的。 陆时嘴角勾起, “道尔指的是柯南道尔,对吗?你说的是他的福尔摩斯系列?” 林纾点头, “是的。” 陆时继续问道:“那你翻译了哪几篇?” 林纾说:“《英包探勘盗密约案》、《记伛者复仇事》……等等!我还带了稿件!” 老头像是被注入了活力,快步跑到走道另一端下楼, 过不多时,他回来了, “我这里有。” 一共有三个案子, 《英包探勘盗密约案》,今译《海军协定》; 《记伛者复仇事》,今译《驼背人》; 《继父诳女破案》,今译《身份案》。 陆时大致扫完,看得直叹气。 他吐槽道:“无论如何,《继父诳女破案》这个标题都太离谱了吧?” 林纾皱眉道:“陆先生不可为了反驳而反驳。我如此命题,归纳得难道不准确吗?” 陆时:“……” 准确倒是很准确, 可这特喵的是侦探冒险小说啊喂! 在标题就把谜底xiele,相当于读着从图书馆借来的《名侦探柯南》的漫画,还没翻几页呢,忽然发现一个角色被人用水笔画了出来,还写上“这是凶手”的标记, 那读个锤子? 陆时苦笑着把自己的想法讲了, 林纾一懵, “这是小说?这不是真实发生的案件?” 陆时:“……” 彻底被整得无语。 好不容易,他才回过神来,继续道:“还有这个《英包探勘盗密约案》,小说原文的结构是先设疑、后解答,你为什么要直接改变结构,平铺直叙?” 林纾说:“一般读者看不懂那种复杂的机构。” 陆时有些恼火, “通俗小说有什么好看不懂的?你未免也太瞧不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