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狗子  (第1/2页)
    盛希平的师父刘长德,就在大碱场村子中间的位置。    盛希平对村子很熟悉,轻车熟路找到了刘家。    还不等盛希平走到刘家大门口呢,刘长德家养的那几条猎狗,就开始哽唧了。    对,不是汪汪叫,倒像是见到亲近的人撒娇的那种动静。    因为刘家这五条狗里面,有两条以前是盛希平的,另外三条跟盛希平也特别亲。    至于为啥把狗放到刘家,主要是前两年,不知道咋就兴起了一股打狗风。    尤其是林场,有专门的打狗队,领头的那个人,被人成为“狗阎王”。    据说狗见了那人,都能吓出尿来。    “狗阎王”领着人,专门杀狗。    林场不管谁家养的狗,他带着人到那儿去,堵在窝里,一扎枪就给捅死了。    那时候盛希平家里养了三条好猎狗,为了躲避狗阎王,盛希平只能把狗送给师父,由师父带去山里躲着。    大碱场以种植人参为主,山上有参场,参场需要养狗看参。    刘长德就借着去山上看参的机会,把狗带走,算是躲过一劫。    今年开春,打狗的这股风稍微差了些,刘长德才把狗带回来。    不过盛希平家的一条大黄狗,在一次打猎中,被黑瞎子给坐死了,刘家也死了两条好狗。    所以盛希平也就没把狗牵回来,暂时还放在刘家养着。    早晨下雨,刘家的人也没下地干活,都在家里。    狗子一叫,屋里的人就听见动静了。    夏天,窗户都敞着呢,刘家也是南炕,坐在炕上从窗户往外一看,正好能瞧见来人。    “哎呦,是希平小子来了啊,快进屋,刚才还念叨你呢。”    一个五十多岁,精神矍铄、红光满面的老爷子,伸头往外看了眼。    一见是盛希平,就笑了起来,招手让他进屋。    说话的这人,正是盛希平的师父,刘长德。    当年盛家刚从曙光林场搬过来,盛希平跟一群小伙伴在河边玩,打赌往水里跳。    没想到那河底有块石头,盛希平一个猛子扎下去就撞晕了。    要不是刘长德路过,见势不妙把人救上来,盛希平就没命了。    后来盛连成领着盛希平,带着礼物去大碱场村道谢。    交谈之下才知道,刘长德以前当过兵。    刘长德家原本不在这儿,是东岗那边的。    他十八岁从家里跑出去当了兵,打过鬼子也打过国军,后来东北解放了,刘长德请假回家探亲。    那时候,刘长德的父亲已经过世。    刘长德的母亲是个没啥见识的妇人,儿子出去好几年生死不知,好歹全须全尾的回来了,自然是喜出望外。    于是老太太就寻死觅活的不让儿子再回去,非得留下儿子在跟前儿养老。    刘长德当年一腔热血偷偷离家去当了兵,父亲离世时没能在跟前儿,已经是不孝了。    如今母亲苦苦哀求,无奈之下,就只能答应了母亲的恳求,留在了家里。    结果,他原本所在的部队一路南下,当时归队的那些战友,后来都转业复员当了干部。    而刘长德当兵打仗好几年,出生入死,只因为母亲阻拦未能归队,最后啥都没有,还是庄稼人。    人生际遇,有时候就是如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