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六十章 香皂玉盒 (第2/2页)
家的女孩子们躲在深闺里,闲得无聊又心思活跃,也只能和jiejiemeimei们讨论了女红,再研究胭脂,只是可惜,再美的容颜也只能自己欣赏。” “所以说,相比于现代,古代皇族和权贵生活的奢靡程度,完全要大上不少,别的不说,动则几十顷面积的庄园,咱们现在又有多少富豪能够比得上?” 冯正生笑道:“看来确实是我孤陋寡闻了。” 随意聊了一会古人生活上的话题,注意力又转到玉制香皂盒上。 孟子涛说道:“据我观察,这玩意应该是一件生坑器吧,你是从哪里得来的?” 因为忌讳等方面的因素,冯正生平时不会买生坑器,因此孟子涛就有些奇怪。 冯正生果然眉头一皱:“是生坑器?” 孟子涛说:“当然了,虽然沁色不太明显,但从它的包浆等方面,还是能够看得出来。另外,你看这黑色物质其实就是香皂,如果是传世器,怎么可能把香皂一直放在里面?” 冯正生听了这番话,不禁有些恼怒:“居然敢卖我生坑器,实在不知死活!” 说着,他就拿出手机拔打了一个电话,电话一接通,他就骂了对方几句,片刻后,他估计是听了对方的解释,愤怒慢慢平复,随即就挂了电话。 “怎么回事?”孟子涛好奇地问道。 冯正生说:“说是东西是朋友放他那代卖的,他没想到朋友会拿生坑器给他卖。” 孟子涛呵呵一笑:“这个解释有些牵强啊。” 冯正生说:“信他才怪,我买这玩意的时候他不在,是他儿子招待我的,估计是怕我怪到他儿子头上。” “不管怎么说,他肯定是要补偿你的吧。” “那是肯定的,对了,你明天是要去帮人看病吧。” “是的,还要去做针灸。” “那明天下午陪我一起去吧,我准备好好敲他一次。” 孟子涛笑道:“看来你是惦记着他手里的宝贝了。” 冯正生得意地笑了起来:“他手里一只康熙青花釉里红笔筒,我已经眼馋很长时间了,他一直说什么非卖品不卖,这次总算抓到机会了。” 是汉代王褒奉汉宣帝刘询之诏而作,阐述了“故圣主必待贤臣而弘功业,俊士亦俟明主以显其德”的关系。 康熙帝仿效古代明君之法,早期对汉人实行怀柔政策,不断扩充科举;诏举“山林隐士”不经考试就可直接做官;实行捐纳制度,通过捐银得官;康熙十七年进一步开设“博学鸿儒科”,知识分子中的名士一经录取,即授以翰林院官职。 在这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习文成风,文房用具也兴盛起来,口径在17~20厘米的笔筒成为流行器物,并以清秀规整的馆阁体小楷书写、等传世名篇做装饰。 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笔筒,它从这种君臣关系入手,鼓舞士人实现青云之志,报效君国,因此成就了那一时期此种装饰的流行。 孟子涛笑道:“这笔筒确实不错,只要是真品,升值潜力还是很高的。” “我没打算收藏。”冯正生摆摆手:“主要是我父亲快过生日了,准备送他作寿礼。” “哦,是几号啊?”孟子涛问道。 “你不会是也想送他礼物吧?” “这要看你邀不邀请我了。” “这还用说。”冯正生笑道:“不过你就不用破费了,给他写一幅书法他肯定做梦都会笑醒。” 孟子涛哈哈一笑:“这事还不是小菜一叠,我肯定会送他一幅名篇。” 冯正生笑眯眯地说:“那我就先替他谢谢你了……” ………… 第二天下午,冯正生带着孟子涛来到昨天说的地方,这是一家门脸不大的古玩店,但孟子涛还没走进去,就有一股人文气息扑面而来。 古玩店空间不大,但装修却非常有味道,古色古香,再加上摆放讲究的种类古玩,组成了一个雍容典雅的空间,令人流连忘返。 走进古玩店,孟子涛打量了一下四周,这里主要以玉质和瓷质的文房古玩为主,虽说摆放着的大部分都是清晚期的作品,但却都是相当有味道的精品之作,由此也可以看出店主人的口味。 由于今天是周四,再加上店的位置比较偏僻,店里都没什么客人,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位是看起来将近六十岁的老人,还有一位是三十出头的青年。两人看到冯正生和孟子涛走进来,连忙起身迎了上去。rw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