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章 运河与漕工  (第1/3页)
    如果说,京杭大运河是一篇恢弘的史书,记录着汉家的奋楫笃行,那聊城一定是其中厚重的章节和篇幅。黄河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孕育出聊城这颗“两河明珠”。    “南有苏杭,北有临张”,苏杭自不必多提,临张则是聊城下辖的临清与张秋了。    前前朝,虞代末年,卢龙节度使降元,蒙兀南下,一路打到了长江边,时任中书门下平章事的杜充下令凿开黄河。    元人自是被切断了后路,全军覆没。可大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咆哮近十载,最终,开启了虞末凉初的三十年乱世。    在决堤八年后,黄河夺淮入海。    新建立的大凉缺失整个华北,先天性不足,又因为黄河泛滥的原因,终二百余年国祚始终在与黄河较劲,又时刻面临着草原的入侵,疲于奔命,始终无法全力解决黄河,或解决草原。    但她却给新兴的大齐留下了一条条宽阔通畅的水渠与运河。    这条自杭州起始,直通抗元前线的大运河更是其中之最。    开国初年,因为要备战北伐,原本终点在聊城的大运河就显得运力不足了。    尤其是在尝试海运但多次被王氏高丽、残元水师、沿海反王残部和倭寇的联合侵扰下损失惨重。    为北伐就已经拼尽全力的初生国朝自然是没有多余精力组建水师,东平郡王家的水师光是防御东南沿海就已经拼尽全力。    为了维持北方供粮,也为了维持黄泛区秩序,解决残存漕帮和运河沿岸百姓的生存问题。    太祖下令以工代赈,延长大运河,自聊城往北直通燕京的运河应运而生,这条大运河南起杭州,北至燕京,被称为京杭大运河。    自此,百万漕工衣食皆系于这条运河,漕工们对国朝的忠诚也到了顶点。    到了太宗时,国朝才正式建立起了水师,剿灭临海海寇,东征幕府斩杀源氏将军威震四海。    自此,海运和漕运并举,共同构成了大齐的南粮北运体系。    。。。。。。    自洛阳顺大河而下已有五日。    船队已经到了张秋,大家要在此补给,然后至临清北上。    还没下船,只是进入运河码头便感受到了漕工们的热情。    之间码头上人山人海,平日里热情对待的大主顾们,现在成了后娘养的一样,被漕工们仍在犄角旮旯里船挤船。    几个横惯了的大商人想去理论,不成想却被一直都朝自己点头哈腰的苦力们暴打一顿,挂在了吊车上。    一直挂了两个时辰,直到皇帝的龙舟来了的时候,他们才明白为什么这帮泥腿子敢打他们。    百万漕工的大靠山、自家人来了!    当然,由于大部分漕工都转变成了齐军士兵,而且海运的存在,使得漕工的数量再也不复当年的盛况,如今只有三十多万人,所谓的百万漕工也只是一个习惯性的叫法。    龙舟缓缓靠岸,一个身穿杏黄团龙常服的身影出现在漕工们的眼前。    声音瞬间消失,皇帝缓缓抬起了右手,朝前一摆。    比之前更大的欢呼声如火山爆发般传向四方。    皇帝没有等他的侍卫们,毫无迟疑的走下了船,幸好漕运衙门早就习惯了,熟练的排出漕兵拦住疯狂的人群,但依旧被人群挤到和皇帝面对面。    皇帝仰天长笑,左边握握手,右边聊聊天,只有在运河沿岸,齐皇们才会毫无顾虑的接触人群。    早已乘坐小艇来到龙舟上的贾赦父子和随行的勋贵们也跟着下了船。    贾珲还是头一回看家自家老爹笑的这么真诚。    “哎呀!恩侯兄,这就是大公子吧,不愧是咱漕帮子弟,打仗就是漂亮!”一個大胡子员外拉着贾珲的手,激动的朝着贾赦喊道。    “哈哈哈,可不就是老子的种嘛?来,我儿,为父给你介绍,这是聊城漕工会的副会长夏河,你叫他夏叔就行!”贾赦拍了拍贾珲的胳膊。    “哎呀,可不敢担大将军一声叔…”    “哎,此言差矣,你我乃是穿着开裆裤长大的兄弟,叫你一声叔怎么了?”贾赦不愿意了。    “小侄贾珲见过夏叔。”贾珲也没让夏河难做,并没用很正式的礼仪。    “这…那我夏河就托个大,厚颜应下了。”    “这才对嘛,哈哈哈!”贾赦拂须大笑。    太祖和贾史二家均出身漕帮,发家的班底也是接收了漕帮的一部分残余,所以对漕帮对感情也最是复杂。    可以说,大齐的军队就是以漕帮为骨干组建出来的。    开国之后,太祖感漕帮的混乱暴力与无序,下旨取缔了漕帮,建立了漕工会,负责管理百万漕工,亲自任命所有会长人选。    每个漕工会的官吏都有“开国元勋”和“漕帮出身”这两个标签,可以说,在大齐,就算你是开国勋贵,但不是根红苗正的漕帮出身,甚至都不配进漕工会,哪怕只有母族是漕帮出身也不行。    也是因为这样,这群漕工才敢逢单日闯进漕运衙门,逢双日吊死漕运总督。    实在是有人撑腰的缘故。    漕运衙门的差事在朝堂上也成了催命符,成为最不受欢迎的差事。    别的差事最多断了前程,这漕运衙门可是要命啊。    当然,他们也不会让他们的大家长——皇帝难做。    如果漕运总督做的不是太过分——比如贪墨八成工钱,他们也不会做出血洗漕运衙门的事情。    历代齐皇对他们真是无条件的信任,漕工们也向齐皇献上了无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