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话 问难  (第1/2页)
    一百多年前,受二百五十条具足戒沙门比丘竺道生,来到长安,从三藏法师鸠摩罗什问学。    在长安的这段光阴里,曾与一个扶风公孙家少年交厚,他气度飘逸,谈论超脱,人称扶风公孙郎。两人是一见如故,之后每次拜会,都不免留宿禅房,彻夜清谈,不知东方之既白。    多年以后,时过境迁,道生法师已回到庐山,宣讲《大般涅槃经》。一次,应邀前往州郡,与士大夫清谈义理,回程时路上望见一弱冠游子,大似扶风公孙郎。上前细问之下,弱冠游子竟是公孙郎之子,奉了师命才顺江而下,往江左去赴道门聚会。于是邀至精舍,大叙寒温,问公孙郎别后安好。    叙谈之间,道生法师察觉公孙郎之子,慕虚名,羡器物,喜声势排场,失其父超脱飘逸之风。临别时取一柄慧剑相赠,暗示只有秉持智慧,斩贪嗔痴,才能断除烦恼。此意虽未道出一言,但若是公孙郎,一看此剑便能尽知。    ……    众宾客都已回到座,有人耿耿于怀,有人淡然处之。最后石台前面只剩公孙茂和张道成,争来争去都不能令对方折服。    之前李练上场念咒的时候,他们沉稳高深静静观望,此时已截然相反,争论不休分毫不让。    先是比评法宝,然后搬出了门派家世,彼此仍不服气,又谈及了年资阅历,最后也只差挽起袖子动手,直接比一比法宝威力了。    “二位都是修仙之人,眼下之事怎么迟迟不能决断?请速速分个先后。”张妙显等得不耐烦了,面露愠色。心说我作为东道主,干脆替他俩断个先后,谅他俩说不出二话。    刚要上前替二人决断先后,忽见旁边有一人,还杵在场上不肯回去,神色彷徨,痴痴怔怔,在灯火昏黄之下倍显恍惚。难道是因为夜色深沉光影暗淡,一直没留意到?    张妙显不假思索问道:“你也要与他二人争竞么?”    “不是。”    这短促的回应出乎张妙显意料,不禁暗暗奇之,转过身来,拱手道:“哦。那不知足下有何高见。”    “并无高见,只是有些细情,想与东道主问问清楚。”    张妙显有些觉得莫名其妙,道:“眼下人命要紧,容后再叙吧。”    转身要去给两位高朋断个先后。只听身后那人站在原地,淡淡地说,“人命并不要紧,他魂魄安然无虞。东道主不妨先解答我心中疑问,我能将他魂魄放出来。”    张妙显闻言便是心头一震,略微思忖,越发惊异。难道这个人不用试验咒语,就有十足把握驱使炼妖壶?    “此话当真?你果真能放出魂魄么?”    “我所言不假。东道主只消回答我几句问话,便有分晓。”    张妙显大兴人力,作此聚会,其实并没过分指望,能有人解开炼妖壶的奥秘。如今此人说得轻描淡写手到擒来,若真能解开奥秘,得知炼妖壶运用之法,自己则是多立一件大功……    等等,若他说的不是实话呢?想来他能说出这番话,就算不能驱使运用炼妖壶,也必定比在场众人,多知道一些。而且,看他那副与众不同的神情举止,总觉得捉摸不透。他说话时低着眼神,落在别处,好像不是说谎时的那种紧张,反而像是对某种秘辛的讳莫如深。    此人身上的神秘,令张妙显越发好奇,不禁向他伸手作请。“既如此,足下请问吧。”    “请问东道主,炼妖壶是从何时何地,何人手上得来?”    张妙显气冲冲怒道:“炼妖壶的机缘,我早就当众说明。足下是有意戏耍我不成?”    “我来得晚,或许错过了,没有听到。请东道主再说一遍。”    张妙显一甩袍袖,“足下不要再无理取闹了,若真有本领,便救人一命。若无本领,速速退回座位。”    “我与叔吉利素不相识,救他何益于我,不过是有求于东道主罢了。东道主劳动唇舌,则救人一命,难道不值得么?”    张妙显听罢此语,还是为此人的与众不同所折服,觉得他必定是多知道些什么。虽皱着眉头气呼呼哼了一声,还是简略复述了一遍。    炼妖壶是自己大半年之前,入蜀游历时,在群山中遇见一道奇异光芒,寻过去之后,就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