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光_第二十二篇:讲座关于朗诵的心得体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篇:讲座关于朗诵的心得体会 (第2/2页)

 “亲切口语,鲜明节奏,拟人状物,绘声绘色。”

    这就是大家告诉我们的如何创造意境的方法。

    第三、朗诵的方法。

    我总觉得在朗诵方面,还是要把问题说全说透。

    我谈朗诵的艺术的生命是真实。

    我谈朗诵的艺术的灵魂是意境。

    我谈谈:朗诵的方法在于心口相应。

    我有这样的观点:人什么都是学会的,人只要有心,什么都可以学会。朗诵也如是。

    爱好朗诵这么长时间了,也大大小小的的参加了许多演出活动,让我用一句话说什么是朗诵?我就会说:朗诵就是说话的艺术。

    有人可能说,谁还不会说话呢?是的,我不反对您的说法,可我和您开玩笑说,还就是有人不会说话,你肯定信。

    话说好了,也不容易,也要学习,也要下功夫练。

    谁都有过在大场合说话的时候,紧张的很,这就是缺乏锻炼。就是在大场合,先不要说说话,就是站在台上不紧张,做到了你就了不起。人什么都需要锻炼,说话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先把想说的话想清楚了,在心里讲一遍。

    说话一个呢,要说精彩。出彩很不易做到。“啪、啪、啪,老槐树上吊着一个人。”“这是长篇小说《平原游击队》的开篇,写的很精彩。可要把话说精彩,吸引大家,你说难不难。曾经听说,招收演员时,考吸引大家的题,一个考生把水杯摔了。他得了满分。

    我记着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先在课堂桌椅间洒水。同学们都怕把水撒在自己身上。

    他给我们上物理课,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不就弄身上点水吗。“

    这话和当时的情景,我始终记着。我也不知道,他讲的话是有道理呢,还是这个场面有意思呢,两者都有,是特殊的记忆了,很难忘,场想起。

    其实,如果你有心,你会记着上学时学过的演讲词,那是起句如鞭炮骤响,令人惊诧。有一位老师演讲完,就被特务暗杀了,留下荡气回肠的演讲篇

    我想说什么呢,把开场的话讲精彩,是要下功夫用心思的。当然,整篇也要讲好啊,但万事开头难。

    如果不能做到精彩,怎么办?就要罗列出一二三四五了。我遇到一位领导开会讲话,几乎就是他的风格:“我说俩事”、“我说仨事”、“说个事”。

    你别小看他这个,这是思想后的成果,他讲的清楚明白简洁,大家只有落实就是了。

    不然的话,你就讲不精彩,说不清楚,说的前言不搭后语了。思想不清楚的缘故。没下功夫,或下功夫不够。

    说话都不易,更何况说话艺术朗诵了。

    我在练习朗诵时,找自己喜欢看读诗文练习。练什么呢?我当时以为练熟熟读,烂熟于心。这方法笨,可见效,就是读一遍有一遍的效果。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不就是质量互变规律吗?

    你的体会也许就在这一次次熟读练习之中,注意练一遍总结一遍,在一步步的进步。

    我觉得,我的朗诵进步,在最初的时候表现为:上台不紧张了。老师问我,为什么不紧张了?我说,我会背了,不会忘词的。我的信心来自准备好了。

    后来,随着学习锻炼的深入,我觉得只上台完成朗诵任务是不够的,要让大家喜欢听。老师说,人家为什么喜欢呢?我琢磨,我练习,我体会,我似乎明白要有技巧。我又回到了基调、重音、拖腔、停顿,这方面上下功夫了。老师说,技巧从哪里来啊?从书上来,书上从哪里来啊,从实践中来。书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啊。光有技巧的朗诵是滑稽的,苍白的,就如同人们笑话的那样:“”大海啊!你怎么这么大啊!“

    于是,我又回到生活来了,从真实体会,力求真情实感。从选择作品,理解作品,背诵作品,实战演练、到正式演出。我成功了,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认可了。

    但是,学无止境,在接受一次市级演出活动后,我准备了作品,自己创作的诗歌。

    我后来认为,老师说的是对的,如果你能创作好多作品,你就读自己的,如果没有呢,你就读你最喜欢的。

    我向老师讨教为什么?老师说,你最能体会自己的真情实感了,对吗?我顿开茅塞。

    我在节目准备期间,首先追求了真实,自己的作品自己确实体会到位。

    我在表演时,有了全过程的体验:我把客厅当现场,从左侧上场,我忽然觉得,我不知道怎么上场好了,于是,一遍遍体会,看人家的,找适合自己的。我找到了,就是面向观众微笑上场这样的感觉。

    爱人报幕,我开始表演,手放什么地方,手势做不做,怎么做?表情怎样?和音乐的合拍?表演之后的静默?下场怎么走哇。我遇到一系列问题,都一一研究好。

    我在实战演练时,把所研究的问题都化解后,呈现给了老师,他鼓掌了,表示满意。

    我对老师说:思想感情和表演技巧缺一不可啊。

    老师表扬了我,对,思想感情和技巧的结合才是艺术。但是注意:技巧来自经验,要用的恰如其分,要知道技巧是为思想感情服务的。

    我又一次进步,成功的完成了演出任务。

    我在准备讲课提纲时,联系总结自己一步步的进步,想讲:“朗诵其实就是说话的艺术。”

    这个问题引起我的深思,回到了本文开始提到的问题上来了。

    我带着问题注意观察和思考,没事就琢磨,就默诵,就体会。

    ”咱两个在学校——“听到豫剧《朝阳沟》选段,我想,这不就是把话从说出来改成唱了吗。

    郭兰英老师接受主持人采访:她说,唱歌就是讲故事。

    还有一位军旅歌唱家说:唱歌就是朗诵。

    有的更直截了当:是感情拖着声音呢,以情带声吗。

    艺术是相通的,我学朗诵也学唱歌,我的结论是,要把两种、多种艺术手法融合起来综合运用于朗诵才好。

    从爱好、练习、钻研,我用哲学的观点看问题:就是事物要回到原点,朗诵的原点就是从说话开始吗?

    我自己体会要发言时,先想好提纲,然后才说。

    我还发现,真的讲的时候,一切自然发挥,有现场激励感,讲的会更自如。

    这不就是朗诵作品的准备过程吗,准备什么,准备讲真话,讲真情实感,讲的让人家爱听。

    我理解了:朗诵就是说话艺术的道理了。

    谁都会说话,但要说的好听,感动人,讲究方式方法,要有准备和演练,要思想感情与技巧有机结合。

    我无意间,看到了“文与可与筼筜谷竹”一文,这不就是文与可总结的胸有成竹吗?人家把这个方法告诉了苏轼,他明白道理但心手不相应。

    我忽然联想了:我们要学习掌握朗诵方法,就是要做到心口相应啊!

    老师说:你也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啊。你悟到了!

    我说: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学无止境,勇攀高峰!

    我最后,要告诉喜好朗诵的人们:我的经验体会可以概括为;一二三。

    一是有感觉:这是朗诵的灵魂。

    二是融会贯通:朗诵的要素就是:感情、节奏、意境、气息、声音、表情、动作、贯通、全力、自然。

    三是五个字:意情气声演。

    谢谢大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