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贾诩的妙算 (第1/1页)
白袍山,峡谷内。 高高的点将台上,已成为了祭祀天地的木桌,上面摆满了宰杀完的三牲和酒水等物品。 数百名黑甲白马分明的骑兵分列在两旁,手中高举着马刀,面容严肃。 楚风居中,左面关云长、赵子龙,右面典韦,手持长香跪在点将台下,他们沐浴净衣,装容肃穆,向苍天祈告。 “楚风,关羽、典韦、赵云” “虽为异姓,结为兄弟,同心协力,救困扶危。”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厚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 结拜中的楚风等人齐声念道。 至此穿越而来的楚风,总算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批生死兄弟,他被共举为大哥,二弟为关羽,三弟典韦,四弟赵云。 他们年龄相仿,义气相投,为了共同的理想和正义,决定在未来实现自己的宏图霸业。 在白袍山站稳脚跟的楚风,决定将此暂时立为自己的基地。 他派人请来汶城的贾诩介绍给大家,又将库存中的白衣白甲统一换成了黑色甲衣,并重新更换了旗帜。 一天后来到白袍山聚义厅内的贾诩,在听完楚风讲述完剿除贼寇的过程后,又亲眼见证了校场内三百六十人的降兵。 以及面前堆积如山的粮草军械和大量的钱财时,表面上虽波澜不惊,但实际上在心中已经暗自惊诧不已。 要知道仅凭数人之力便能灭掉千余人的精兵,这时他已经知道对方并不是一群乌合之众的匪徒,简直是不敢想像。 所谓传说中的项羽万人敌,那可是亘古无二,可是眼前楚风的千人斩,却是活生生的站在面前,才显得更加真实可靠。 至于董卓之辈的名望和能力在与其相比之下,根本无法望其项背。 他做为一流谋士渴望的就是像楚风这样的主公,贾诩虽然此时内心里已经极为的认可对方。 但是他与对方还有着四年的赌约,无论输赢他都打算跟随其麾下,但在内心里仍然想见识一下,楚风的猜测到底是否准确。 心中已有打算的贾诩,自然会为了楚风接下来事情更加的卖命,好显露出自己过人的谋略,从而在未来获得重用。 此时的贾诩落座于下方,略做思索后,便起身向坐在厅内主位的楚风微微一礼,笑着说道。 “楚公子,您在去往洛阳之前,还需要提前做好三件事方可启程。” 楚风对贾诩这样的谋士向来是尊敬有加,不能像与自己的结拜兄弟们那样的随意。 这时的关羽等人已经知晓楚风要去洛阳的目的,自然颇为的赞赏,毕竟谁都想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根据地。 楚风见到贾诩又要为自己献计献策,闻言后马上起身走到下方,热情地握住对方的双手,口气谦逊地说道: “劳烦文和再次费心了,在下愿意洗耳恭听!” 坐在贾诩的典韦,见到自己的大哥竟然如此地,恭敬这个手无缚鸡之力人。 自然是在心里有点瞧为起对方,碍于大哥的颜面,不敢大声说出来,只能暗自翻了翻白眼,小声地嘀咕了句“切!”。 关羽和赵云则是坐在一旁不动声色,心中暗道这个贾诩到底有何能耐,能让大哥这样屈身对待。 如果只是个骗吃骗喝的无为家伙,哪怕是惹怒了大哥,他们两人也会出面将其赶走。 老谋深算的贾诩,早已将这几个楚风结拜兄弟的神态看在眼里,只是不予以理会而已。 他有着自己的傲性在身,深知凭借着本事对方早晚会折服于自己,所以只是微微一笑地继续说道: “第一,将斩敌之首级迅速送往汶城官府,并沿途报喜,让满城人尽皆知。” “其二,带上些金银和军械之物交与官府说是缴获之物,并给范县令送上些厚礼,让其拟折上奏朝廷报功。” “记住了,让其得七分功,你只需三分即可。” 贾诩又一再三盯嘱道。 这时典韦再以压不住心中不满,起身怒斥道: “你可是那狗县令派来的亲戚,将我们兄弟拼死打下来的功绩与钱财都让予他,到底是何居心?” 关羽和赵云也同时冷目相对,聚义厅内顿时弥漫出一股紧张的气氛,颇有一言不和便会大打出手之意。 “各位兄弟容我一言,文和与我深交已久,定不是那种人,如果各位尚且相信我的话,请安坐并以礼相待。” 楚风一听自家兄弟说出如此不敬之语,心中有些焦急,连忙出言安抚道。 谁知贾诩仍然微微一笑,丝毫未受影响,仍然稳稳地继续说道: “其三,迅速撤离此地,连人带缴获的物品一律深藏于大山之中,方解接下来的性命之忧。” “做完这三点后,我等只需静待喜讯传来,如果不出所料的话,楚公子将会得玄莬郡或乐浪郡此等边陲的穷苦之地。” 听完这三点的楚风有些迷惑不解,但他不能像其他人那样,随意的出言相询,这样会给人一种轻浮不稳的印象。 但是,楚风知道对方要求这样做肯定有其深意在内,他便细细地思索起来。 这可苦了一旁的典韦等人,尤其是典韦那急躁的性格,恨不得马上上前掐住贾诩的脖子,让其交待个清楚。 他平生最怕的就是跟这种说半句留半句,故作神秘的文人秀士去打交道。 此时楚风不表态,其他兄弟不能越礼相问,古人最讲的就是礼数二字,不敢轻易的去僭越,所以只能等待大哥开口。 此时楚风已经对贾诩的话中话猜透了几分,对方说是让县令得其七分功,自己得三,实际上是在嫁祸于人。 欲将公孙赞的矛头转嫁于官府,毕竟自已等人断了对方的最大财路,焉有不报复之理。 至于汶城的宣传,便更好理解了。这是在为自己上洛阳捐官在打下百姓基础,有功者自然也容易获得朝廷赏识,从而获得最大的利益。 可是东汉时期拥有十三州之地,凭什么说自己将要得到乐浪和玄菟二郡其一,如果是仅是边陲之地的话,岂不是交州、凉州、并州符合之地更多。 (书友若觉得还入法眼,请别忘记收藏本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